祭祖 文:陳祖光

少年時,父常告之鄉間事,客家式祖屋有碉樓防賊,兩層中堂天井式建築,可以玩「捉迷藏」。屋前有河,屋後有農舍,左傍養豬,雞鴨四處,可以說是豐足無缺。父沒後十多年,始回鄉祭祖。自小未踏足鄉土,似無關於成長,仍想回鄉,源於父親植入我心中的一份「鄉情」。

四十多歲回鄉,所見如父親在背後親述,祖屋雖老亦已無人屋住,但仍穩健屹立無頹,更無崩壞敗瓦,可能是祖父有靈守護,依然發揮出凝聚族人的力量。回鄉當然要祭祖,告慰祖先之靈,慎終追遠。當時在祖先墳墓前,依鄉例燒香紙錢等,忽然哀慟,淚流難止。腦內泛起兒時父親掛在屋內掛軸,文是「上事於君下交於友,內外一誠終能長久,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孫亦復如是。」兩幼兒仍跪在我身後,雖不知其知或不知,只是依父而跪,我心中深有體會,「汝之子孫亦復如是」。

祭祖,是國家民族的傳統習俗,除夕、清明、重陽、中元等節日皆會祭祖,不忘祖先。只要是炎黃子孫,自然會尋根問祖。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先生,亦不忘本,將會回鄉祭祖。兩岸四地人民,全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後裔,根源中國各省各地,就算千百萬年,髪膚顏色亦不會變。這份「鄉情」,緊扣民族人心,縱今日阻隔,終連繋不分。

從馬英九先生的祭祖,看到臺灣大部分人的這分鄉情,記得八十年代大陸臺灣兩地開始恢復觀光探親,香港機場全是臺灣回內地探親祭祖的老兵同鄉,那分鄉情幾將時間溶化成昔日如昨日,將兩岸距離拉近成咫尺。可昔現在的臺灣,只有選舉才有活力,除了選舉選舉又選舉外,若連這分鄉情也被洗去,就如毛主席説的「一窮二白」了,「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一窮二白」,對於今日臺灣,形容相當貼切,真是世事難料。

總覺得雖然兩岸四地制度不同,然在同一文字文化下,更源出於同流,都是中華文族,怎分得開你我!馬英九先生這次祭祖,看到中國人全都有這分鄉情,國家民族的團結統一,也就是從心底裏的這分鄉情起。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