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就是英國第一賣國賊 文:陳思靜

自17世紀開始英國就實行所謂的「權力平衡」國策,所謂「平衡」就是英國借孤懸歐洲大陸的邊緣孤立位置,在力不能及的時間盡量從外交、經濟各方面,聯結歐洲大陸上較弱的國家,抗衡有機會成為歐陸霸權的一方,保持自己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若經濟和外交干預未能阻止歐洲大陸的霸權崛起,英國就會親身上陣從軍事上終結歐洲霸權於未成之時。

這政策成功地遏止了16世紀的西班牙(連結荷蘭)、17世紀的沙俄(連結奧匈)、18世紀的法國(連結沙俄)、19世紀的德國(兩次大戰)成為歐洲霸者,而每一次「平衡」策略的成功,都會為英國帶來一波擴張,直到19世紀英國成為「日不落國」為止。但二戰後的冷戰時期,英國或許是受到意識型態的影響,摒棄了既定的「平衡」國策,沒有加入、援助整體力量較弱的社會主義陣營,甘於服從依附在美國霸權的羽翼之下。

失去了國際政治和外交主導權的「日不落」,最後被美帝的「民族自決」策略下,喪去了絕大多數的殖民地,也斷送了大英的殖民霸權,其後接連被新興的美帝國窮追猛打,被奪取了海洋上的軍事霸權以及英鎊的國際貨幣定價權。英國國勢自放棄「平衡」國策之後如江河日下,以至淪落到今時今日的只能勉強保著英倫三島的境地。

準備下台的約翰遜還變本加厲,竟然於任內脫離歐盟、退出一帶一路、更配合美國的指令,放棄了由中國主導的新一代5G通訊系統,亦意味著放棄了進入新資訊時代的機會,英國在21世紀維持著充當美帝國附庸的身份,沒有採取傳統制衡強者的做法,她沒有聯結較弱的歐盟抵禦美國的剝削,也拒絕與中國進行任何合作抗衡美國。而英國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不畏強權勇於鬥爭,英國才能於競爭中茁壯成長,而屈服退縮只能淪為被肢解的「板上肉」。

烏克蘭代理人戰爭的爆發,完全是美國用以收割歐洲的手段。被美國深度滲透的歐洲管治階級,為了自己的個人政治前途,大多甘於出賣本國利益配合美國意欲,只有在戴高樂時代咬牙建軍的法國,尚能保持一絲自主意識。因提出組建「歐洲軍」而被「黃背心」搞得焦頭爛額的馬克龍,險險頂住美國對大選的干預艱難成功連任。

反觀約翰遜這條完全配合美國指令的鬆獅犬,他大刺刺地退出歐盟,把歐歐出賣掉、支持北約東擴觸發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把烏克蘭人民出賣掉、繼續犧牲國家利益無條件支持美國,把袓國英國出賣掉,卸任前還有顏面去烏克蘭,與美國另一猶太人傀儡總統會面「裝逼」拿人設,可謂英國歷史上最不要臉的賣國賊。從英國和烏克蘭悲催的現實中,我們應該為躲過2019年的顏色革命而感到慶幸,亦可以證明由本國愛國者管理國家的極端重要性。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