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會救銀行,還是救美元? 文:寒 柏

近日,美國矽谷銀行, Silvergate Bank及Signature Bank也已破產倒閉,似乎正蘊釀新一輪的「金融海嘯」。大家正在討論,美聯儲會否「救市」?美國加息周期會否提早完結呢?

這危機怎樣形成呢?矽谷銀行的問題,與當年雷曼並不相同。簡單來說,雷曼是因為大玩衍生工具產品而出事,亦因為雷曼把「次貨」當為「優質貨」向全世界「傾銷」,才導至「火燒連橫船」的局面。

相反,據悉矽谷銀行並沒有參與多少高風險業務,卻因為如絕大部分銀行般,只安安穩穩的購買傳統債券,最終卻反而出大事。有消息指,該銀行持有的還是以美國債券為主。美國債券不是最安全的嗎?為何連購買美國債券也會出事?

原來,在長達近20年的低息環境裡,全球資金氾濫,世界各大小銀行都是存款太多而貸款卻沒有出路,最終大都把手上的資金購買債券,以賺取息差。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若以貸款方式借錢給企業,其貸款結構及條款皆會傾向保護銀行,但銀行所能賺取的利息卻偏低。因此,不少銀行更傾向直接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券。債券的條款細則一般都較平等,並非一面倒傾向投資者,但息率會較吸引。再保守一些的銀行,便乾脆把過剩的錢都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了。

這都是在低息環境下,很多銀行的寫照。但進入加息周期後,經濟不景氣,存戶又要動用賬戶裡的現金時,流動性緊拙,銀行便只能把手上的債券立刻賣掉來「套現」。

「套現」有什麼問題會發生呢?原來這些「穩健」的債券投資,十之八九都會被列為HTM (hold to maturity),計算是以債券面值計價,較少債券會為列為AFS (available for sale),即以市場公允價值入賬。

換句話來說,銀行本來沒有打算把債券投資買掉來「套現」,並多會「長揸」至到期日。銀行計算自身的資產負債時,便不會考慮這些債券的「市場價值」。

當銀行要「套現」並出售手上的債券時,便需要以市價賣掉。在加息周期裡,債券價格下跌,銀行便會因「套現」而虧損。有人分析指美國矽谷銀行只出售部分HTM的債券,便已把資本金耗盡。如果以市價計算所有被列為HTM的債券,相信不少銀行都會有這種「資不抵債」的情況。

總的來說,美國矽谷銀行的問題與當年雷曼不同,但依然有機會造成「火燒連橫船」。因此,美國財政部、聯儲局、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布聯合聲明,承諾設立一個由財政部提供資金的新貸款計劃,確保矽谷銀行的儲戶能夠支取所有資金。這用意自然是防止金融信心危機下所造成的骨牌效應。

有人認為,美聯儲將會提早結束加息周期,甚至乎會加快減息步伐。這當然是參考08年金融海嘯時的情況,當美國出現金融體系危機時,美聯儲便會「大放水」了。

但如果看清現時美國當局之做法,其實美國政府只保障存戶而不會保護股東及債權人。暫時來說,美國政府不打算動用政府資金,但當情況惡化,相信亦會迫不得已的出手。只是,這種做法只能算是「定點支援」,美聯儲至今沒有說明會提早減息,亦從沒有說過會啟動大規模的「量化寬鬆」。

與08年不同,美國現時的國力已大不如前,美元亦不再是無可取代。反而,經歷08年的「大放水」後,世界各國都在想方法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現在的情況,反而更加像是上世紀70至80年代。當年,美國與黃金脫鈎,西方諸國出現嚴重的通脹。美國除了經略中東,建立「石油美元」的新秩序外,還曾試過瘋狂加息,最終才穩住了局面。如今中東變局,伊朗及沙特重建外交關係,變相削弱了「石油美元」及「美軍」的價值。美國為了穩住「石油美元」的地位,便不得不繼續加息,與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情況近似。

美聯儲在本周初還嘗試放風下周將如常加0.5厘。當金融體系有惡化跡象,才再放風宣布加0.25厘。近日,美國銀行股暴跌,有權威放風或暫緩加息。但無論如何,至今美聯儲也沒有說過會立刻反手減息。

有人會問,美聯儲在「救美元」及「救銀行」兩者,會怎生選擇?儘管08年似乎選擇了「救銀行」,但以當時美國政府的能力,其實是兩者皆救。今時今日,若一定要兩者選其一,聯儲局會怎樣選擇?或許我們可以先翻查一下資料,在短短過去20年,美國本土有多少間銀行倒閉或遭接管?

此外,其實「救銀行」尚可只保障存戶,與「減息」及「大放水」並沒有必然關係。我們實不宜對利息走勢過份樂觀。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