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捱罵」問題要從地方政府做起 文:文 武

江西上饒市鉛山縣一位名叫胡鑫宇的15歲高中學生的失蹤案,近期成為內地輿論的焦點,同時也在海外引起一些議論。胡鑫宇失蹤106天後,才被發現屍體,這一事件本身並不十分複雜,之所以在輿論場上成為焦點,主要的原因在於地方政府處理事件的一些做法。在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地一些地方政府處理輿情的手法卻十分落後,胡鑫宇案引發的輿論災難,值得內地地方政府反思。

胡鑫宇是當地致遠中學高一學生,去年10月14日在校園失聯,警方調取校內外監控均未發現他的身影,也找不到任何有關他離開校園的線索。在失蹤的第106天,即今年1月28日,當地村民在致遠中學附近一個糧庫內的樹林中,發現胡鑫宇縊吊在樹上的屍體,並在現場發現一枝錄音筆。

胡鑫宇案本來是一件簡單的案件,只要依法按既定程序調查好案件,就不存在多大的爭議。而事件不斷地在網絡及傳媒的輿論場發酵,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當地政府、警方處置整件事的一些做法,引起人們的置疑,引發更多的疑問,進而引致許多猜測和傳言。

政府和警方處理這宗案件過程中,一直未能公開、透明地發布信息,給人的感覺是政府、警方似乎想隱瞞一些事情。胡鑫宇的家人表明對當地警方的不信任,在發現屍體後要求申請由其他地區的警方異地調查,引起更大的猜疑和議論。

而這些猜疑和議論很快就導致大量傳聞流言。其中一些駭人聽聞的傳聞,是說胡鑫宇被人活摘了器官,用於移植至其他人身上,還傳出事件涉及官場黑幕,最後,各種各樣的傳聞流言甚至已經主導了整件事的議論。

本來,在屍體被發現後,當地政府和警方原本可以迅速地用事實說話,公開相關的事實真相,以官方的權威調查結果,比如,屍體發現時的狀況,錄音筆內的信息狀況等,應可迅速平息這一事件引起的議論和猜測。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當地官方仍然採取不透明的處理手法,遮遮掩掩,語焉不詳,反而用各種方式阻止媒體記者到當地調查採訪,令事件變得更為奇怪,引發更多的議論和猜測,引起更大的關注。

內地有一種說法,中國人要解決「捱打」、「捱餓」、「捱罵」的三大問題,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捱餓」,失語就要「捱罵」,現在中國已經解決了「捱打」、「捱餓」的問題,但是「捱罵」的問題尚未解決。

到底是甚麼原因令中國未能解決「捱罵」問題?胡鑫宇案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胡鑫宇案掌握最多事實真相的應該是當地政府和警方,只要能把握好時機,準確地公布事實,適時公開調查進度,就能把握主動,主導輿論,避免一場導致當地官方信譽遭受巨大損失的輿論災難。但當地政府卻未採取主動公開信息的做法,而是一再阻止信息公開,但其結果反而引起更多的議論,引起更大的爭議。

中國要解決「捱罵」的問題,首先要從地方省市的政府做起,讓政府在陽光下運作,讓信息公開透明,這樣才能把握信話語權,讓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國。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