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Sweet Home》值得香港製作人借鏡 文 : 寒柏

疫情持續之下,很多人都要留在家中。因此,「煲劇」成為2020年至今一個更加興盛的大潮流;收費電視劇更越來越普及。

近日,原創韓劇《Sweet Home》第一季於Netflix上映,算是近期熱話。劇集只一共10集,節奏明快,題材創新。這劇集改編自韓國人氣同名網絡漫畫。故事開始時,一眾角色忽然被困在「綠色公寓」之內。原來韓國正受到一種疑似病毒攻擊或詛咒,被「感染」的人類,會因自身的慾望、貪念和仇恨等執念而逐漸變為不同屬性的怪物。

這個設定與傳統「喪屍片」或「末日求生片」不同,所有「生還者」不知是否已經「中毒」,感染源頭是執念而非空氣或液體等等。受「感染」的人會流鼻血和病發,任何角色也可能會突然「病發」,但只要壓得住15天,就可以把「病毒」控制而達至「免疫」的效果。此外,故事裏的「怪物」有完全不同的類型,按人性的執念而有變化,例如是一個如「綠巨人」般的「大力士」,一個橫衝直撞的「跑手」,一個雙眼可變大及延伸到不同地方的「偷窺怪」,一個不斷要吃東西的「餓鬼」,一個被人砍了半個頭仍要不斷殺人的「怪物」、一個滿口蒼蠅的「殺人狂魔」和一個可以血液附人身、中槍後還可把子彈反彈的「終極大佬」等等,不是千遍一律的「喪屍」。

這電視劇的電腦特技由「威漫電影」班底裏的人負責,製作十分認真,故事裏的怪物高度還原了網絡漫畫的原型,畫面有很強的「電影感」,成為「話題之作」。但由於有大幅度改編,與漫畫的設定不符,不少漫畫迷雖然看完了電視劇,但卻直言改編不如原著。

筆者認為,改編漫畫的電影或電視劇從來不容易。《Sweet Home》電視劇尚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1.要把「魔幻類」的故事拍成電視劇,從來並非易事。《Sweet Home》的編劇和導演,需要把精神和重點都放在電腦特技及怪物造型之上,從而營造出畫面的震憾感覺,但無可避免會難以同時兼顧角色刻畫和劇情推進。由於這故事是「群戲」,除幾名主角之外,有至少十個的配角。這些配角的原著設定雖然十分可觀,但電視劇卻只得10集,無法詳細刻劃。這部劇集的畫面花俏,電影感十足,但劇情較平淡,角色矛盾及衝突不夠深刻,略嫌「故事張力」和「追看性」不足。

2.這部韓國電視劇明顯以「收費美劇」的拍法,劇本更以「多畫面、少對白」的「電影模式」交代劇情。雖然「新派拍法」較有「電影感」,但電視劇卻始終不宜完全把「電影手法」照搬。戲院裏漆黑一片,電影片長大約只90至150分鐘左右,絕對可以「畫面」來推進情節。但電視劇的篇幅較長,一共10集的劇情,就有450至500分鐘左右,不可能「一口氣」看完。觀眾安在家中看電視,會比較「心散」,甚至乎有「聽電視劇」的情況。因此,電視劇不宜完全僅靠「畫面」來交代情節,需要配合「聲效」、「配樂」和「對白」等多管齊下,才會較容易抓住電視觀眾的心。

3.男主角的角色定位非常不討好,也使整個故事不夠吸引。他的個性十分軟弱,是一名只喜歡玩電腦遊戲的「宅男」,不願與外界溝通,首集裏已想自殺。此外,他還因父母和親妹意外死去而咆吼靈堂,咒駡雙親沒有留下遺產給他渡日,表現得非常「窩囊廢」和「賤格」。以常理計,男主角手無搏雞之力也不打緊,但要「有腦」。如果「無腦」的也要有個人天賦。就算是天生的弱者,總要有鬥志和心地善良,否則如何可以支撐整套劇集?當然,編劇是採取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在故事中後期才交代真相,觀眾才知「宅男」實非「賤男」。但無論如何,要觀眾等到劇集的中後段,才有機會明白和諒解男主角,風險實在太高。

4.男主角太柔弱,當然要靠強勢女主角來充撐場面。因此,劇組創造了一個「女消防員」的「新角色」出來,是漫畫中沒有的。她有很多劇份,主要也補充了政府和軍隊的相關情節。這名女演員練就「鋼條身型」,體脂率只得8%,在大廈內的通道爬上爬下,身手矯健,儼如「盜墓者羅拉」一樣,又怎會不受歡迎呢?強勢女主角,加上一班可觀的配角,雖然可支撐場面,但這「女消防」相對較年長,與男主角沒有多少交集,亦無法完全與一眾「原著角色」融入,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5.除了男主角的設定不討好之外,「男二」也被編劇「弱化」,使原著漫畫迷十分不滿。原著中「男二」是一名才智過人的男生,在短時間之內已成為「綠色公寓」的領袖。這種「足不出户,卻能知天下事」的「少年天才」,向來是無數「宅男」的「自我投射」。但放到電視或電影裏,把一名「宅男」顯得太「神氣」,實在有點脫離現實,亦不符合廣大觀眾的口味。編劇把「男二」的能力削弱,絕對可以理解。但編劇除了把男二「弱化」之外,還把他略為「黑化」成一名有些冷血和自私的人,就似乎沒有這個必要。

近年,「電腦特技」盛行,確實可以使很多本來只適宜以漫畫或卡通形式推出的故事,都成為「電影」或「電視劇」。但始終不是所有漫畫故事都完全適合「電視劇模式」。《Sweet Home》的氣氛較深沉,要在電視劇逐一刻劃諸多角色和細味人性的貪、嗔、癡,絕非易事。此外,漫畫的構圖可以非常大膽,但電影和電視劇始終是傾向寫實,太天馬行空的畫面始終無法「複製」。漫畫的風格,也會限制了其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的情況。例如,《叮噹》或《龍珠》都十分受歡迎,但其角色造型及畫風非常「卡通化」,又如何把這些故事成功「真人化」呢?

另一齣在Netflix播放的日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一樣是改編自漫畫,故事裏玩家要不停以性命來做賭博,參加一個又一個的遊戲,劇情明顯更流暢及緊湊,甚至乎比《Sweet Home》更有「追看性」。

疫情之下,觀眾在家中傾向「煲劇」而非「煲戲」。香港電影製作人與其無了期等候戲院重開,何不參考日韓公司的經驗,嘗試開拓「收費電視劇集」的市場?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