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問題是不能想當然的——評盧克文的《香港大逆轉》 文:悠然

前幾天,朋友傳來了內地知名博主盧克文的大作:《香港大逆轉》,全文13,000多字,從1990年的新華社社長許家屯叛逃事件說起,近乎全景式地細述香港80年代到2021年的轉變,讀來跌宕起伏,曲折刺激,連我這個已可歸入老香港的也有看到拍案叫絕處。

盧克文讀書甚勤,文字深入淺出,頗接地氣,而且野心頗大,每每想從複雜的政經事件中整理出一條發展脈絡,《香港大逆轉》一文也復如是,他把香港管治問題歸結為許家屯忘了共產黨的初心,也放棄了群眾路線:

「剛到香港時,許家屯還會按中國共產黨的工作要求,去底層貧民生活的九龍城寨參觀視察,想解決底層群眾實際困難,消滅貧民窟,但是待了幾年,許家屯慢慢產生了變化。

「他不再下貧民窟,而是在辦公室請香港的權貴富豪階層過來溝通,他忙着參加富豪的婚宴、看戲劇活動、參加公司開幕或周年紀念、甚至為去世的富商扶靈,成為第一個公開給資本家扶靈的共產黨地方領導人,許家屯一年要出席500多次這樣的活動,平均一天1.5次左右,完全泡在了權貴堆裡。

「許家屯忘了共產黨的初心,也放棄了群眾路線,活在了連綿不斷的飯局與應酬當中。」

作為80年代歷史的經歷者,我對盧克文這個判斷只能用「哈哈大笑」來形容,一些錯誤是小枝節問題,如許家屯當年訪城寨不是要看望基層,而是要解決三不管問題;司徒華不遺餘力推動「港獨」等,更嚴重的是盧克文完全不了解歷史背景,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第一,80年代的香港和內地是有極其明顯、甚至絕望的富貧差距。不要說內地有沒有關心香港低下階層的能力,就是說有這樣想法的,也屬匪夷所思的事。

一個在香港生活的低下層人士,無論是收入、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品質都秒殺同時代內地大城市的白領。那些香港屋邨、內地大爺;過境司機包二奶三奶;老殘港人娶內地美麗少女;二三流港星在內地是天皇級的接待;廣東話風行全國等故事無日無之。今天可與香港樓價一比的深圳下沙一帶曾是名揚天下的二奶村。

在這近乎天壤之別的背景下,如果有內地官員提出要走群眾路線,要貧困的内地關心或支援富裕的香港,他必是腦子出了問題。

第二,許家屯來港的目的是甚麽?穩住香港的上層人物,減少回歸的阻力,進而幫助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

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暗含了以港制為師,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經驗的潛台詞。要知道,鄧小平在「五十年不變」後還有一句,「五十年之後更不用變」,意思就是香港那套是正確的,要學習的是大陸,如果五十年學不到的話,可以無限延期。

所以,和上層人物交往正正是許家屯的主要工作,而實事求是地說,他穩住上層資本家不撤資,並且鼓勵他們投資內地,在這前提下,許是成功的。

此文沙石還多,只是篇幅有限,只能點到即止,簡單的結論:這萬多字的鴻文只是有章回小說特質的爽文,看看可以,不必較真。

文: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