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是可憐的代罪羊 文:陳思靜

幾年前一個80後的「東京都知事」曾公開發表「沒有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掀起了不小的外交風波,這位日本官員並沒有在各方輿論壓力下屈服,堅持不收回言論和致歉,這種盲目漠視歷史的堅持使我們大惑不解。但只要回顧一下有關日本改革教科書的新聞,他們的學生被灌輸「日本沒有侵略別國、沒有南京大屠殺」之類的「新觀點」已經快有10年,那時候的中小學生現在已經進入了政府和社會工作。要一個從小被灌輸合乎該國利益歷史觀點的人,去全盤否定和推翻他們所學的一切是不切實際的。這位日本官員有錯嗎?他只是忠於自己本國的史觀,就算確切瞭解事情的真相都好,他也會為了本國人民的利益悍衞這個既有觀點,要他背叛國家民族的利益走出來「伸張正義」,或者要他「懺悔道歉」是絕不可能的事。

為甚麼同為戰敗國又同樣進行過種族滅絕行為的德國,卻對自身的歷史責任全面承擔,多次正式公開道歉甚至懺悔,以施暴者的身份興建猶太人屠殺紀念館,把歷史的原貌充分向國民展示呢?這是因為德國要當歐洲的領袖,當領袖必須要丟下歷史的包袱才能開明服眾,因此敢於面對歷史錯誤的行為是「外交進攻」的自信體現。而在東亞的日本,被人口、幅員和國家體量所局限,永不可能長久超越中國帶領亞洲,在宏觀歷史上只要中國站穩腳跟,就必定會重回亞洲甚至世界領袖的位置,因此日本為了抵抗近年中華文明和平崛起的輾壓式壓力,必須否定一切對自身民族意識不利的因素,否則就會被中華文化吞噬同化,弄得不單在軍事和政治上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連文化和經濟上也被中國消化。現在中國周邊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例如日本、韓國、台灣、越南甚至香港…… (很遺憾香港的主流民意是反共的)都無所不用其極參與抹黑和醜化中國,不過事實上這並不是對中華文明的「圍剿」,恰恰是對中國與日俱增的文化影響力所作的被動「抗拒式防禦」。

很多人分析香港青年問題都歸咎於他們「被洗腦」,或者是「教育出問題」,好像香港的青年都是一塊沒有思考能力的木偶,被人家隨便煽動一下就反了,但真正的情況真的是這麼簡單嗎?沒錯香港的教育真的出了很大的問題,所謂「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香港的教育早年在王永平之流把持、在英國爵士曾蔭權之類推動、在「順而不從」的財閥和建制派暗助之下,中國歷史科10年前被評為「選修科」而不是「必修科」,使幾乎一整個世代的年青人對國家歷史毫無印象。他們不知道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也不了解近代人民所經歷的苦難,無法建立起民族認同感的情況下,再每天單向地被傳媒惡意灌輸國家的負面新聞,試問又如何叫他們愛上自己的國家?更遑論愛上國家的執政黨。在這些惡意操作之下,其實香港的年青人跟那個「東京都知事」一樣,只是悍衞着自己的信仰和認知而已,他們只是「病徵」而不是構成現今問題的「病因」,真正的「病源」其實是那些進行惡意煽動的「漢奸領袖」、助紂為虐的「後殖民政府」以及養寇自重的所謂「建制」!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