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潑江啟臣冷水 文 : 福蜀濤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決定:「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面對當時的國際現實,老蔣在台灣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同時仍要「排除一切險阻艱難,爭取反共復國最後勝利。」

1979年華府與台北斷交,繼位的蔣經國依舊「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但國民政府在島內的統治開始往「偏安自保」發展,結果發展到「全國」成了「台澎金馬」的代名詞,包括黨報《中央日報》的主流媒體,大陸與「反共復國」在「中華民國」的「全國」消失了。

當時國民黨欲保住政權,用盡一切力量打壓黨外人士,但「全國」等於「台澎金馬」蔚然成風後,不待黨外勢力奪取政權,繼蔣經國任黨主席的李登輝就稱國民政府為「外來政權」了。

江啟臣這樣的主席可說是「偏安保台」發展至今的必然產物,也難怪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通過49年後的今天,輪到民進黨的「黨報」《自由時報》為這位國民黨主席做馬英九的工作了。

10月6日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台美復交與促美協防台灣兩項公投案無異議通過後,10月8日《自由時報》報道,也是立法院國民黨團之一的江啟臣7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現階段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承認治權,……台灣希望在國際上有平等的地位,否則設置外交部幹甚麼?」

台海兩岸互不承認主權是堅持一個中國,台美復交又不指望華府與北京斷交,是承認對岸主權的「兩個中國」。說到治權,北京雖未公開承認,但主張「一國兩制」,如果不是默認台灣當局的治權,哪來「兩制」?

江啟臣主權、治權不分,才會說甚麼「設置外交部幹甚麼?」目前台北還有十幾個邦交國,如果這些邦交國全都改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的中國時,他才該換個口氣質問當道:「設置外交部幹甚麼?」

從「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到提出台美復交、促美協防台灣公投,看來是國民黨「偏安保台」的歷史必然,必然中少不了偶然,此際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馬英九就成國民黨的「偶然」了。

10月8日《自由時報》報道:「被問及外界質疑國民黨團提案是贊同蔡政府的親美抗中路線嗎?認同嗎?馬英九說:『國民黨恐怕不會認同』。媒體追問可是這是國民黨團提出的,馬又回說:『我非常懷疑。』」

身為老國民黨員,又處在華府勢力無孔不入的台灣,馬的話恐怕也只能說到這份上,但《自由時報》的小標洩露了他極不以為然,甚或堅決反對的態度:「黨團『提台美復交』馬潑冷水」。

在華府勢力籠罩的「全國」台澎金馬,國、民兩黨一起走向兩個中國是必然,馬英九儘管潑江啟臣冷水,但在中華民族意識日趨淡薄的國民黨內,眼前他難免成了個不起決定性作用的「偶然」因素了。

文 : 福蜀濤

前台灣中國時報副總主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