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財政負擔
小心不要過份放大及妖魔化2元車津 文:劉信
當社會一直去尋找財赤的「罪魁禍首」,針對公務員系統、針對高官及議員薪酬、針對這項福利那項福利,倒不如認真想方法為香港長遠未來打算一下,建立新的財政收入才是正道。 文:劉 信 媒體工…
後奧運時代的反思 文:潘怡
從「仕紳化」到「奧運債」,再到場地利用的困境,主辦國付出的總代價缺不容忽視。如果只看到表面的繁華,忽略了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那麼舉辦奧運的意義便會被扭曲。唯有接受並正視這些問題,並積…
政府土地政策為何總離不開填海? 文:盧明杰
眾人皆知,香港山多平地少,故之自香港開埠以來,歷屆政府均一直推動填海造地,為香港發展打下堅實的土地供應支持,至2016年為止,透過填海香港共得地約7,000公頃,容納了全港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