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新的區議會選舉「難上加難」 非建制參選誠惶誠恐 盼政府開放態度給予支持

完善地區治理之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地區委員會界別及地方選區的選舉提名期,於10月17日開始,至10月30日結束。政府鼓勵有才能、有志服務社區的愛國愛港人士積極參選,並呼籲選民行使公民權利踴躍投票。
對於新的區議會和新的選舉,一直被標籤為「非建制派」的「泛民」現任區議員和政黨,如何看待?他們是否積極參選?參選或不參選主要考慮哪些問題?這些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其中一個焦點。接受《堅雜誌》訪問的幾位「非建制派」人士認為,新的選舉令他們參選「難上加難」,希望政府能夠以開放的態度,為「非建制派」參選,提供一些支持。

文:文武 圖:黃冠華

毛家俊是現任大埔區議會主席,也是大埔滘選區的現任區議員,他沒有政黨背景,在區議會的議員資料中,所屬政治聯繫一欄為「大埔民主聯盟」。

對於新的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議員和政黨如何看待?
對於新的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議員和政黨如何看待?

選區擴大十倍感艱難

毛家俊 大埔區議會主席
毛家俊 大埔區議會主席

毛家俊認為,新的區議會選舉難度高了很多,選區比原來的選區擴大了約十倍,雖然他身為區議會主席,日常工作中也會接觸及服務大埔區內不同的居民,但主要的服務對象仍然是自己所屬的大埔滘選區居民,對於自己在大埔滘以外社區,到底有多少居民認識和支持,他自己心中沒有底。相信長期連任、並且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議員,再次參選的勝算會較高。

再者,選區擴大之後,選舉所需要的資源也將相應地擴大,到底能否籌集到足夠的資源參選,也存在問題。毛家俊坦承,對於是否參選,其中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有多大的勝算,能夠在選舉中得到多少選票,「我要看得票多少,有沒有機會回本,這是很實在的。如果沒法達至5%的選票,有可能連選舉按金也被沒收,這也是我們面對的難處。」

尋找樁腳支持不易

毛家俊是大埔區民選議員。
毛家俊是大埔區民選議員。

毛家俊估算,若以2021年立法會選舉作為參考,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在大埔區取得一個地區直選的議席,最少需要一萬票以上,作為一名非建制派的新晉議員,又沒有政黨支援,想要拿到這個數字會很困難。

籌集資源不易,尋找樁腳也有難度。毛家俊認為,非建制派要成功當選,必然需要理念接近的同儕互相配合和支援。如果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可以支持,哪怕只是在背後出謀獻策,對參選都會有實質性的幫助。

但「非建制派」的區議員和地區人士中,對參選與否各有不同的考慮,想法分歧。一些人認為不值得參與新的選舉,但亦有一些人仍主張應該積極參選,他們認為,如果連最基本的服務街坊的機會也失去的話,那麼多年的工作都白廢了,從政生涯也可能就此中斷。直至目前,非建制派尚未有比較一致的看法,最終會否有人參選,主要看個人的意願。

社區居民態度各走極端

毛家俊表示,非建制派爭取地區三會提名有難度。
毛家俊表示,非建制派爭取地區三會提名有難度。

從社區居民的反應看,意見也各走極端,有些街坊很支持非建制派再參選,有一些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反對參選。

雖然區議會制度發生較大的改變,但毛家俊認為,民選區議員與社區居民有緊密聯繫,對社區事務的觸覺比政府更強,仍具有重要角色。「監察施政」還是「配合施政」,兩者僅一線之差,好的政策需要區議員幫忙向市民解說,存有爭議的政策,則需要區議員反映民意,非建制派的民選區議員仍會有重要的角色。

毛家俊指出,非建制派參選須面對的另一個困難,就是如何才能取得足夠的提名,主要是能否成功取得地區「三會」各三個提名。因為「三會」的成員中,有不少人是競爭對手,即使私下的關係友好,但要取得他們的提名,感覺也很困難。

區議會脫離不了政治

周賢明 西貢區議會主席
周賢明 西貢區議會主席

同樣被外界認為屬「非建制派」的西貢區議會主席周賢明,更願意將自己定位為一名社工,工餘時間參與社區服務,不把自己當作是從政。不過,他坦承,區議會的工作,脫離不了政治,雖然政府這次完善地區治理的其中一項重點,是要區議會「去政治化」,但各方都明白,地區議員的工作將來仍然很可能會成為立法會議員的樁腳,參選與否,都涉及政治力量的考慮,其中都包含短中長的策略,因此地區的聯盟就很重要。

周賢明認為,新選制下,區議會地區直選的選區擴大約十倍,一位參選者,須顧及大約17萬人口的大區,怎麼做動員,如何有效收納意見,是最大困難。以現時的環境看,並不是太多現任區議員具備參與直選的條件,除了要有相當的經驗或地區基礎之外,還要考慮大選區之下,除了自己熟悉的社區外,其餘十分之九的社區應怎麼做的問題。因而,具有政黨、政團或組織聯盟,才有較大機會。

地區正形成策略聯盟

周賢明表示,現在社區議員和民間組織的策略聯盟正在形成之中,一些現任議員和地區團體,正在透過申請加入關愛隊,形成不同的組合,而這些組合就是一種策略聯盟,除了有共同的理念之外,也會就未來的資源分配作出策略性的考慮,包括由哪些成員參與地區直選,哪些循地區委員會界別參選,哪些希望能夠得到委任,以及未來的地區工作如何配合。

對於非建制派應否積極參選的問題,周賢明認為,非建制派參選的價值一定存在。在地區治理中,市民參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香港要保持特色,與其他地區接軌,就必須要有市民的參與。而且,這對香港整體向前發展,也很重要。非建制派積極參與,鼓勵市民投票支持他們,有重要價值。

市民參與地區治理很重要

周賢明認為,如果希望香港能夠重新起步,特別是地區政治能夠重新起步,一定要從積極參選開始做起。他坦言,不希望地區治理變成政府「一言堂」,即使區議會改制之後,民選議員仍須向選民負責,而且,在選區擴大之後,民選區議員得到這麼大選區的選民的支持,這是一種很強的認受性,是很大的榮耀。他認為,在新選制之下,未來區議會88位民選區議員,個個皆是星,而且有足夠的政治能量,足以聯絡其他地區人士,共同服務社區。

非建制派應積極參選

周賢明表示,非建制派參選須考慮勝算和資源。
周賢明表示,非建制派參選須考慮勝算和資源。

他認為,非建制派應該積極參選,如果他們肯走出來參選,給市民多一個選擇,就會推高投票率,增加區議會和區議員的認受性。他說:「如果會有不同政治光譜的人出來,或者有不同理念的人出來參選,或者有人再重提出推動地區發展、監察政府的角色,可以吸引更多人出來投票,這才重要。」

周賢明認為,到正式提名之前的未來幾個月很重要,這段時間如果能夠有多些討論,讓更多市民看到,可以有不同選擇,就有更多人投票。他認為,非建制派應該相信市民,市民對參選人會從多方面分析,包括理念、經驗、服務居民的熱忱等,並不只看是否有政黨背景,只要有市民認為合適的人選,他們就會出來投票。

參選主要考慮勝算和資源

周賢明認為,非建制派是否參選,主要考慮兩點,一是勝算,其次是資源,兩者互為影響。有資源就會增加勝算,勝算的背後就是如何推動多些人出來投票。而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樁腳,就是能動員多少義工出來,代表參選人在不同社區接觸選民。

對於非建制派擔心的提名困難問題,周賢明希望,地區「三會」成員,用寬容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更希望他們不會以提名用作權力交換,而是代表市民提名,讓市民去作選擇。同時,他亦認為政府應該為地區「三會」成員創造機會,讓更多社會人士認識「三會」成員。

民協社區主任積極考慮參選

郭偉誠 民協社區主任
郭偉誠 民協社區主任

民協的社區主任郭偉誠,是最早提出積極考慮參選,且具有政黨背景的人士,他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他本身是一位社工,從2018年起投入民協前區議員譚國僑的地區工作,在新時代的轉變之下,仍然希望參與地區選舉。

郭偉誠認為,新的選制對非建制派並不太友善,不過,社區仍有市民的聲音,需要透過區議會放大地表達出來,而且,作為在基層社區服務了幾十年的政黨,民協也不應該缺席每一次選舉,因此,他希望能獲民協支持,參加年底的區議會選舉。

民協內部對參選有不同意見

郭偉誠表示,民協有忠實支持者,支持他們繼續參選。
郭偉誠表示,民協有忠實支持者,支持他們繼續參選。

他認為,民協在深水埗地區深耕細作服務多年,即使2021年,受政治原因的影響,有一部分民協區議員辭職,但民協並沒有停止地區服務,在深水埗各區都有樁腳,能夠掌握深水埗區的社區脈膊,如果能夠進入區議會,可以帶出基層市民的聲音。

但郭偉誠承認,參選是一個「難上加難」的決定,雖然他個人認為民協應該派人參選,但民協至今仍尚未決定是否支持其黨友參選,郭偉誠亦坦承,民協內部對於是否參選,也存有不同意見,不過,他自己一直在聯絡深水埗東的地區人士,其中有不少民協的成員,都願意支持他參選,但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則仍需要時間去醞釀。

一部分市民忠實地支持民協

郭偉誠2018年起加入民協,長期做地區工作。
郭偉誠2018年起加入民協,長期做地區工作。

對於年底的選舉,郭偉誠比較擔心市民的投票意欲,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支持非建制派的選民,投票率偏低,今年的情況會否改變,到目前尚未有把握。從樂觀的角度看,街坊市民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需要有建制派以外的多元聲音,如果多數人有這種想法,就會站出來投票。他說:「以我們民協在地區工作那麼多年歷史,有一部分市民會忠實地支持我們。」不過,也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因素會影響市民的投票意欲。

雖然政府已經清晰表明,不會以投票率高低,作為評價選舉是否成功的標準,不過郭偉誠則認為,投票率過低,將會對社會士氣造成打擊,市民並非是鐵板一塊,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支持非建制派的,投票率低,會讓他們失望。同時,對有心服務社區居民的地區人士造成打擊,他們多年來投入很多心血和時間,經歷重重難關走出來參選,如果投票率比過往更低的話,有可能令他們心灰意懶,未來也不一定繼續參選。

政府應鼓勵市民投票

民協內部對參選仍有不同意見。
民協內部對參選仍有不同意見。

郭偉誠認為,政府有責任鼓勵更多市民積極參與投票,而且,這次選舉投票率是高或者低,最重要的因素,取決於政府的態度,主要在於政府是否真心開放給非建制派人士入閘參選,假如最終只有一至兩個區少數幾位非建制派得以入閘參選,將會直接打擊選民投票的意欲。

他認為,鑑於非建制派接觸地區「三會」成員,爭取提名比較困難,政府應該積極舉辦一些社區活動,讓「三會」成員有機會與非建制派的地區人士接觸,促進了解。此外,他認為,非建制派最終能否成功得到「三會」提名,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取決於政府的態度,他建議政府應考慮在提名期展開以前,事先表明哪些政黨是可以接受的,哪些人符合資格,讓「三會」成員可以安心地提名非建制派的參選人。

建議設投票假期提高議員津貼

郭偉誠表示,街坊意見須透過非建制派參選表達出來。
郭偉誠表示,街坊意見須透過非建制派參選表達出來。
郭偉誠本身是社工,一直從事地區工作。
郭偉誠本身是社工,一直從事地區工作。

對於地區市民投票意欲較低的問題,郭偉誠認為,政府應積極考慮在投票日為選民提供更大的便利,例如,能否考慮設置投票假期,讓已投票的市民,可以補回假期,以鼓勵市民投票。

此外,他亦認為,因應選區擴大,政府應相應提升區議員的津貼。因為即使日後當選了,區議員服務的選區擴大多倍,但津貼沒有相應提升,會使區議員的工作出現困難。他表示,政府一方面希望擴大選區,讓區議員拓闊思維,考慮問題更宏觀一些,但如果資源跟不上,這樣想法很可能會淪為空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