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四大事「衣、食、住、行」,香港地少人多,住及行更是重中之重。
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剛打完「三隧分流收費」硬仗,隨即接手處理另一項艱巨任務,就是「住」的問題。
當日羅淑佩接下房屋署署長這項任命時,曾形容自己的心情「百感交集」,「本着心中有一團火,迎接這個挑戰」,不經不覺,羅淑佩在新崗位已有七、八個月時間,她接受《堅雜誌》訪問時直言「心中團火燒得很旺──真的是熊熊聖火」。
文:本刊記者 圖:Ian Wong、黃冠華
羅淑佩細說當日為何用「百感交集」這句話、來形容調任安排。因為在運輸署三年期間,她處理了不少項目,更和同事打了不少仗。離開這一刻,她仍覺得尚有工作未完成。
其次是在她的公務員生涯中,從未接觸過房屋範疇,雖然如此,在接任這一刻已有心理準備,將會迎接不少挑戰。「幸好自己在公屋長大,一些基本東西也知道,不用從頭學起。」
落實「打擊濫用單位」 從抗拒到諒解
「你們也看到,8月(去年)上任後,10月就開始落實『打擊濫用單位』的政策。」加上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特首重提要解決劏房,尤其是劣質劏房這個存在已久的老大難問題。羅淑佩說每項工作都令自己很上心,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團隊精神,集合大家力量才可以辦到,同時更需要「有團火」撐着。
至於「團火」有多旺?羅淑佩笑言是「熊熊聖火」。每天工作極具挑戰性,例如濫用公屋問題,當措施推出後,無論是媒體或居民,從最初只談「措施內容」到落實執行後,知道署方的原意是要更妥善運用公共資源,社會上很快便凝聚了共識,甚至支持署方。當措施初見成效,不少市民更主動提供不同建議,她認為實屬好事,也成為團隊背後的推動力,讓她不斷想着如何可以再做多點、努力多一點。
民生無小事 絞盡腦汁應對住房問題
正所謂民生無小事,尤其涉及住房問題,任何一個動作,不論社會、居民都會引起很大迴響。上任以來,令羅淑佩感到很棘手、需要絞盡腦汁應對的會是甚麼事情?
羅淑佩認為住房是每個人所需,放在眼前就是要面對過往一段時間,造地減慢、居屋停建;私人市場樓價上升,令很多市民未能負擔私樓樓價,轉而把需求流入公屋層面。在多重因素夾擊下,令單位流轉速度減慢,這些都是今天需要解決的問題。
「消化」輪候冊長龍 目標4.5年可上樓
隨着新一屆特區政府積極造地,羅淑佩表示在《長遠房屋策略》中,未來十年將提供30萬8,000個單位,當中包括出租、資助房屋及居屋等,還有私人市場的十多萬個單位,當整體建屋量充裕時,她便有足夠的「底氣」處理問題。
以每年大約新增兩萬個公屋輪候數字計算,羅淑佩認為「消化」了輪候冊內等候的申請後,有信心將新申請輪候時間遏制到4.5年便可上樓,現正朝着這個目標進發:「我之前講那團火,就是要達到這個目標。」
面對珍貴的房屋資源,羅淑佩認為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目的是協助真正有需要人士解決住屋困難,因此需要有效打擊濫用問題。
經過首輪審查後,已收回大約400多個單位,另有幾十個單位未有自行申報,亦有部分住戶正辦理破產、離婚、遺產等事宜,需要給予寬限。其次有24戶完全不聞不問,署方必須重點處理。
鼓勵舉報制度 不擔心影響鄰舍和諧
除要求住戶自行申報外,羅淑佩認為舉報同樣重要,因為最熟悉屋邨情況的莫過於邨內的保安及清潔同事。為鼓勵他們舉報,署方設有計分安排,日後在投標房署項目時,對所屬公司也有幫助。與此同時,也鼓勵居民舉報,方式是參考警隊好市民獎,會提供舉報者少許獎勵。
至於會否影響鄰舍和諧?羅淑佩強調「當然不會」,因為署方收到舉報後都會面見舉報人,詳細了解有關詳情,確保不會因鄰家小孩吵架又或者關鐵閘太大聲,利用舉報作為報復方法。
羅淑佩相信,第一須具名舉報,其次要與投訴者面談,在多重保障下,不會有「貪得意」舉報的情況出現,更談不上會影響鄰舍和諧。
不同申報方式 平衡資產審查與私隱問題
經過首輪申報,濫用情況是否很嚴重?羅淑佩解釋:「很多人跟我們說濫用很厲害,每個朋友都說我有個朋友的朋友,或者我有個朋友的親戚,但在88,000個申報中,成功收回單位400多個,房署會另外發現200個無申報擁有物業。這是不是很嚴重?」她強調,每兩年進行的資產審查,若發現故意隱瞞,除必須交回單位外,更觸犯法律,要承擔法律後果。
有關資產審查政策,引起不少公屋居民批評,擔心失去私隱。政府在保障家庭成員私隱之餘,又如何保證公屋不會被濫用?兩者如何拿捏?羅淑佩表示,申報可以選擇以家庭或個別成員方式申報,已有不同措施顧及私隱問題,現時確實有點「走鋼線」。
收回濫用單位 將資源給其他有需要人士
因為,社會上有聲音認為,目前入息限額過高,應向下調令更多人離開。但另一方面,署方亦擔心有部分人士為求不超出限額,選擇「躺平」不工作:「我不同意年輕人以成功入住公屋作為人生勝利組,絕對不鼓勵。」「躺平」對社會沒有好處。羅淑佩強調,署方並非不鼓勵住戶有錢,然而當住戶家庭環境得到改善,子女出人頭地,便應考慮離開公屋戶籍,把資源給其他有需要人士。
羅淑佩提到,記得自己年輕時,一直都有個落葉歸根的想法,人始終需要「有瓦遮頭」,能夠有自己的地方,亦是一種資產增值。況且,目前有不同選擇,包括租置單位、以綠表申請居屋、綠置居等等,按揭可以到九成或更多,年期也可以較長,對一般人不會構成太沉重的負擔。
至於資產審查,是住戶入住滿十年後才需要申報,以目前四人家庭為例,入息限額最高達15萬元以上,資產300萬元,這些水平的收入,至低限度也可以購買綠置居或居屋。
速提、提效、提量、提質 實現建屋目標
在執行濫用單位措施時,難免有批評聲音,批評署方強勢,只為縮短輪候冊時間「湊數」。羅淑佩解釋,「大家覺得我們成績不錯,我也多謝」,但必須強調:「我們要建的單位是30萬8千(間),打2,000多間回來是成效不錯,但當然不是用那2,000多間來湊數。」羅淑佩重申,建樓始終是頭號大事,目前社會已有很強共識,就是提速、提效、提量、提質,盡快達到預期建屋目標。
除處理公屋問題外,解決劣質劏房問題亦困難重重。羅淑佩指出,怎樣去取締所謂劣質劏房,改善大家生活環境,歸根究柢要有充裕的房屋供應。過渡性房屋對解決正在不適切居住環境的家庭來說,確實起到一個緩衝作用。
「當然,大家希望搬屋搬少一點,一次過搬到最心儀的地方。」羅淑佩認為,未能在短時間上樓的家庭,先搬進過渡性房屋,無論居住環境、交通配套、設施都較劏房理想,小朋友活動空間也大了很多,不需要坐在床上,甚至坐在廁所做功課,正所謂「早得幾年得幾年」,小朋友能夠快樂成長,是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