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易,留人難:香港勞動市場與人才政策的反思 文:葉浚生

自香港推出一系列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以來,政策目標一直未達預期效果。儘管失業率下降至2.9%,勞動市場短期內仍面臨供求失衡。同時,部分申請獲批的高才與優才並未真正抵港生活和工作。為此,香港的吸引人才政策該如何進一步優化,以滿足本地經濟發展和創新需求?

吸引人才的現狀與挑戰

現在,勞動市場仍存在人才流失與勞動力不足的跡象。根據統計處的數據,儘管2023年年底香港人口回升至750.31萬人,並錄得淨移入約51700人,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的就業人口較上一季卻減少了9800人,這表明,人才改策未能完全讓新來港人才進入職場及填補失去的剛位。

高才通行證計劃在2023年共接獲62800宗申請,並批出近大約50000宗。然而,實際抵港的人才僅約3萬,這表明不少獲批的高端人才並未選擇在香港長期定居。

「負面禀賦效應」

有研究指出,一些引進人才後的城市,出現「負面禀賦效應」(Negative Endowment Effect):單純增加人才數量不能提升創新效益,反而導致該城市創新效率下降。對香港而言,這現象極可能出現。隨著香港積極引進大量高端人才,如果引進人才的專業背景與本地產業需求不匹配的話,這會導致城市創新效率的下降。換然之,引進人才時要注重人才質素與勞資匹配度,尤其針對高科技產業的需求。盲目追求高學歷和高技能人才,極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香港必須確保引進的人才能夠符合本地產業的發展需求,而政策應配合高科技創新產業,提升人才的水平之餘,更要使供求匹配,避免出現有人才,欠職位的情況。

人才政策成效的反思

優化社會配套設施如住房、教育等措施經常被視為吸引人才長期留港的一個關鍵因素。香港的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就有類似吸引全球人才的策略,例如長期依賴提供完善的生活設施和福利。然而,僅僅依賴於提供「福利措施」來跟競爭對手搶人才,最終可能帶來競爭雙方皆輸的局面。當時兩個城市「以削價吸引顧客」,雖然必有一方勝出,但共同損失的利益最終會令雙方陷入了困境。

要脫離雙輸的困局,香港應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吸人才,盡量不用依賴物質激勵的政策。這意味著在適當的情況下,應透過放寬政策和更靈活的措施,保留香港獨特的生活文化秩序,以此吸引和留住人才。香港宜認真發揮「一國兩制」下的制度特色,這將是未來成功吸引人才的關鍵所在。

參考資料
Zhou, Yu, William Lazonick, and Yifei Sun (eds), China as an Innovation Nation (Oxford, 2016; online edn, Oxford Academic, 24 Mar. 2016),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8753568.001.0001, accessed 25 Sept. 2024.

文:葉浚生

民主思路地區幹事,元朗分區委員會委員;專注研究青年事務、環保議題;認為只有在尋求共識同時尊重差異,才能促進社會進步。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