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機器人拐走機器人,智能科技引發的思考 文:吳建東

近日很多媒體報道了一起中國「小機器人以要回家拐走12個大機器人」的事件。當時小機器人「二白」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闖入12個大機器人的展廳,先問12個大機器人是不是還在加班,大機器人回覆不下班,「二白」隨後以「沒家就跟我走」為由,先後帶走多個機器人,導致大部分機器人離奇失蹤。事發後公司報警,警方通過監控查明情況並找回所有失蹤機器人。這一事件不僅凸顯人工智能發展的超預期,還暴露了智能設備的安全漏洞和機器人行為倫理問題,促使公眾對智能科技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當然事件的真相並不是視頻里所表現的小機器人憑着三言兩語鼓動回家就把大機器人全部帶走,而是小機器人「二白」背後的工程師下達了拐走大機器人的指令,通過數據接口取得權限設置,修改了大機器人的數據指令,最終才實現順利將大機器人「拐走」的。其實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機器人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在工業生產、醫療、服務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可能會越來越難以區分機器人和人類的界限,尤其是機器人可能會擁有更加復雜的情感反應,更加精細的自我調節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的智能。看著以前我們觀賞的科幻大片里的機器人女友、機器人男友將慢慢變成現實,如果以後機器人真的和人類表面毫無分別,那未來我們將怎樣定義這仿生機器人呢?是否以後的機器人也將擁有人類同等的權利呢?

科技最終目的是服務於我們人類,但當機器被賦予類似人類的「聰明大腦」時,雖然它們的「意識」可能永遠都是人類賦予的一種模擬,一種基於數據和算法的智能表現,但機器人的自主性探索也有可能產生不少的問題,所以人類站在了一個全新的歷史十字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抉擇。像最近的谷歌AI聊天機器人喊「人類去死」就引起了社會嘩然。還有上個月,美國也發生一宗與AI相關的悲劇。一名14歲少年將聊天機械人打造成另一半,在過程中陷入迷戀,隨後便因機械人慫恿「回到她身邊」,選擇自殺。那以後的機器人有了自己的思維,在我們以後要機器人加班被說成「強迫勞動」時,說不定機器人反而會更加妄想稱王稱霸,最終禍害和奴役人類。

為了有效防止此類災難性事件的發生,人類必須採取積極措施。在技術層面,需要建立嚴謹且周全的人工智能管控體系,設計多重保險機制,如構建可靠的指令失效保護系統。一旦機器人接收到異常指令或出現失控跡象,能夠立即啓動強制停機程序,避免更大危害。倫理道德方面,應制定清晰明確且具有廣泛約束力的機器人行為准則,划定機器人的行動邊界,使其決策和動作符合人類設定的價值體系。法律層面也不能滯後,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機器人可能引發的各類事故和人身傷害,明確責任界定標准與懲處規範,確保任何涉及機器人的違法違規行為都能得到公正裁決和有效制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人工智能發展始終在安全可控的軌道上前行,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不是麻煩。

看到近日一宗案件,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同性伴侶申請公屋居屋、遺產繼承與異性夫婦同權,法庭裁決是認同同性伴侶可以相愛、值得一起居住。不由得想起以後的將來,我們相愛的機器人女友們、男友們是不是也擁有公屋、居屋、遺產繼承與異性夫婦同等權利呢?也許我們有的香港法官不能只顧着吃眼前的飯,而也應該去考慮未來將會發生的事。

文:吳建東

香港城市智庫評論員、香港就是敢言組織成員、香港詩人聯盟理事、世界華人華僑和平促進會秘書長、香港詩人聯盟理事、香港新界廠商會名譽顧問、和衷共濟愛港聯盟副主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