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明日(26日)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社會的焦點,聚集在政府如何以解決千億財赤的問題,而財政司司長早前也已作出預告,解決財赤主要靠「節流」。不過,筆者認為,財政司司長之所以將社會焦點引導向「節流」,主要是因為社會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偏弱所致,但蛇年春節以來,由內地科技「六小龍」創出新賽道,到中央高層與民企座談,帶動經濟信心轉強,香港的《財政預算案》也應隨之轉變,應更多地聚焦於「開源」,把握住經濟信心轉強的良好勢頭,推進經濟更大的發展。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財政司司長較早前作出的「節流」預告之下,社會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長者2元搭車優惠政策將會作出怎樣的調整,以及政府高官及公務員的薪酬、福利會否作出凍結或削減的安排。長者2元搭車優惠政策已施行13年之久,而且已出現財政負擔不斷增加的問題,有必要作出調整。而香港的高官及公務員的薪酬水平偏高,公務員編制過大,但整體表現卻未令市民大眾滿意,作出相應的調整,也屬必要。

但社會不應把整份《財政預算案》的焦點,都只集中在這兩個層面,這樣只會令社會的情緒更趨低彌,信心更弱,士氣不振,而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促進經濟發展,開拓更大的發展方面。
俗話說,「計劃跟不上變化」,目前的情況確實如此。去年底,全球出現疫後復甦乏力,內地的經濟發展也在減速,更因特朗普捲土重來,提出將向世界各國發起關稅戰,令人對經濟發展信心減弱,情緒比較悲觀,當其時,財政司及政府把目光聚焦於「節流」減赤,以保財政穩健,經濟平穩,情有可原。
但自去年9月,中央推出系列提政經濟的措施之後,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尤其是在今年春節前後,內地的科技「六小龍」,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智慧駕駛等領域,展示出強勁的創新力,開出全新的賽道,讓中國繼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和鋰電池等「新三樣」,領跑世界之後,又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智慧駕駛的新賽道上,跑到世界前列。
小龍帶動大龍,為中國經濟經濟注入新的動能,而且動力強勁。中國更信心應對包手括關稅戰、貿易戰在內的各種挑戰,市場也對中國經濟發展更有信心。
另一項重要的事件,是中央舉辦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創新科技領域,以及糧食、民生領域有卓越表現的內地民營企業家,參與會談,釋放出重磅信息,讓民營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更有信心,也令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更有信心。再過一周,中央將會召開全國「兩會」,預計將會有更多支持經濟發展,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推出。人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期待。
這種信心已經迅速在香港股市中反映出來,過去一周,港股跑贏美股,令人對香港股市和香港經濟發展的預期,也發生了改變,悲觀的情緒已減少,人們對未來經濟的預期,明顯回升。
形勢已經發生顯著的變化,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應隨之調整,將重心放在發展經濟的「開源」措施之上,尤其應有政策措施,把握住內地「六小龍」帶動起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智慧駕駛等領域的發展機遇,推進香港經濟實現大的突破,改變經濟動能不足,發展緩慢的現狀,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大的動能。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