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執政一年,民意負面評價攀高! 文:陳國祥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5月20日執政滿周年,各項民意調查不給他面子,都是負面評價大於正面評價。

最有代表性的聯合報最新民意調查發現,53%民眾不滿意賴的施政表現,僅37%滿意,不滿意度是台灣1996年以來五位民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就職周年負評最高者。

這項調查發現,民眾對賴清德施政評價最低的是兩岸關係。權威性同樣廣獲肯定的TVBS民調中心,日前公布賴清德就任將滿周年政策民調,在十一個政策項目中,僅「健康台灣」的滿意度以45%滿意度,高於不滿意的41%,其他都是不滿意度較高,顯示民眾隊賴的施政表現評價偏低是全面性的。

民眾的黨派立場跟施政評價密切相關。聯合報調查顯示,國民黨和民眾黨支持者都有超過九成不滿意賴的表現,中立民眾也以負面評價居多,五成不滿意,三成四滿意;另一方面,民進黨支持者則多力挺賴的施政,八成六滿意,百分之九不滿意。

從年齡層看,在職場上和家庭上負主要責任的人口對賴清德不滿程度最高。依據聯合報調查,廿至五十九歲民眾不滿意賴的比率都接近六成,滿意度則低於四成;六十歲以上民眾評價分歧,四成二滿意,四成五不滿意。

和前四任民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就職周年時的同期評價相較,聯合報調查發現,賴清德三成七聲望,只高於蔡英文的三成,但低於陳水扁的四成五,以及李登輝及馬英九的五成二;從不滿意度來看,五成三不滿意賴清德的表現,則是五位民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中最高者。

最值得注意的是,檢視賴清德一年來的執政成果,有四成三民眾認為賴執政後的台灣變得更危險,僅百分之六的人覺得更安全,四成四認為差不多。在團結民眾上,賴清德同樣不及格,五成二民眾認為賴執政一年來的台灣社會變得更分裂,僅百分之九人覺得更團結,三成二認為差不多。

原因何在?這跟施政作風有關,對於賴執政一年來的政治氛圍,調查發現,有四成二民眾認為變得更獨裁,僅一成四的人覺得更民主,三成六認為差不多。

TVBS民調中心針對賴上任一年來推動的其中十一項重大的政策項目,包括兩岸關係、經濟發展、加強台灣地區防衛、維護「外交」、司法改革、健康台灣、永續發展、能源政策、打擊詐騙、居住正義及防止空汙等,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僅「健康台灣」的滿意度以45%滿意度,高於不滿意的41%,兩岸關係、司法改革等則不滿意度最高。

對於政府加強台灣地區防衛,維護安全的表現,有46%民眾表示滿意,滿意度是所有政策中最高,但同時也有46%不滿意,意見分歧。其中,針對這一年來,台海局勢更趨緊張,解放軍多次圍台軍演,對於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有36%民眾表示滿意,遠低於不滿意的58%。

民眾的不滿遍及每個領域。例如,對於防止空氣汙染,維護空氣品質的表現,滿意度為35%,不滿意則有51%;政府規劃及推動發電方面能源政策的表現,則有33%民眾滿意,明顯低於57%不滿意;政府落實「居住正義」,控制房價、補貼租金或房貸、興建社會住宅的表現,只有37%民眾表示滿意,50%表示不滿意;政府打擊詐騙的表現,有近六成民眾表示不滿意,僅34%滿意;司法改革方面,僅有30%民眾滿意,明顯低於58%不滿意,滿意度是所有政策最低,不滿意的比例與兩岸關係表現相同,高於其他政策表現。

聯合報的調查同樣顯示,民眾對賴清德最不滿意的施政是兩岸關係方面,賴清德上任後兩岸官方交流幾乎全面凍結,對於賴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僅32%民眾表示滿意,54%的人不滿意。

賴清德內政上最受爭議的是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發動「大罷免」,聯合報民調顯示,民眾由原先的兩極化轉向反對態度居多,贊成大罷免立委的民眾由三月中的43%降至37%,反對大罷免立委者則由47%上升到51%,較贊成者高出十四個百分點。

賴清德一年來的民意滿意度持續下降,不滿意度則節節上升。《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以偶數月來觀察,去年6月為47.6%、8月為54.4%、10月為52.9%、12月為53.4%、2月為48.6%、4月為47.1% 。施政不滿意度偶數月觀察,6月為34.7%、8月為33.2%、10月為38.5%、12月為39.2%、今年2月為41.7%、4月為47.3% 。

《台灣民意基金會》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以偶數月來觀察,去年6月為48.2%、8月為46.7%、10月為48.6%、12月為51.3%、4月為45.9% 。施政不滿意度以偶數月來觀察,去年6月為25.6%、8月為31.5%、10月為37.7%、12月為35.3%、今年4月為45.7% 。

《鏡新聞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以偶數月來觀察,去年6月為48.5%、8月為55.6%、10月為51%、12月為52.1%、4月為49.3% 。不滿意度以偶數月來觀察,6月為32.1%、8月為28.6%、10月為35.2%、12月為32.5%、今年4月為37.8% 。

《TVBS》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去年8月為40%、10月為37%、2月為40%、5月為32%。不滿意度以偶數月來觀察,去年8月為32%、10月為35%、近年2月為40%、5月為55% 。

從四份民調可以看見,過去一年,民眾對賴清德施政滿意度皆呈現先盛後衰的趨勢,在520就職周年前夕,滿意度大幅下跌主要是因為大罷免爭議、特朗普關稅議題的衝擊,在野藍白兩個陣營不斷在大罷免議題上施以猛烈砲火回擊,批賴清德面對國際情勢風雲詭譎,只會在內部找敵人,製造對立,加上藍白持續營造「司法雙重標準」與「迫害在野人士」的氛圍,都讓賴清德施政民調受到衝擊。

另外,面臨特朗普發起的關稅大戰,賴清德政府不斷營造台美關係友好,談判姿態很低,但特朗普仍對台灣祭出32%關稅,賴清德的應對顯得蒼白無力,後續又因為因應動作過於緩慢,遭到民眾大力質疑,在這樣內憂外患、雙重夾擊的窘境之下,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在今年4月受到最大考驗,有兩份民調呈現「死亡交叉」局面。

賴清德上任之初面對立法院朝小野大局面,施政處處受制藍白,歷經台灣民意機構改革、憲訴法、總預算案等激烈攻防,賴清德與內閣團隊只能不斷被動提出覆議與釋憲等憲政救濟,最終喊出「民主紛爭要用更大民主來解決」,同時發動「大罷免」第一槍,力拼翻轉困境,但又在大罷免如火如荼之時,碰上特朗普關稅衝擊,民意對賴清德政府的評價再往下掉。

令人訝異的是,民進黨過去廣受年輕人支持,但根據TVBS民調,對於賴清德上任1年來的施政表現,在20到29歲族群的滿意度只有26%,顯示年輕人的心變了,賴清德只有在六十歲以上民眾有較高的支持度。這也是民進黨面臨的一大危機,失去年輕人的支持,等於是將失去未來。

文:陳國祥

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現為傳媒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