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煙香港,讓生活更健康 文:林彩英、丁煌

香港在公共健康領域一直走在前列,嚴格的控煙政策是保障市民健康的重要防線。但近年來,二手煙暴露、青少年吸煙率回升以及私煙氾濫等問題,給公共健康帶來了新的威脅。特區政府提交的《2025年控煙法例(修改)條例草案》,聚焦「擴大禁煙區、打擊私煙、規管另類煙草」,直面控煙難題,其實施的必要性十分突出。

擴大禁煙區:為健康撐起保護傘

現行法例雖禁止室內吸煙,可公共場所的排隊區、醫療機構出入口等地,二手煙暴露問題依舊突出。以東區鰂魚涌巴士總站為例,每天有數千人在此候車,其中長者、孕婦和兒童不少。但現場禁煙標識缺失,部分煙民在隊伍里吸煙,讓後方的人被迫吸入二手煙。醫院和學校出入口 3 米內吸煙,更是直接威脅患者、學童和醫護人員的健康。

草案把上述區域划為禁煙區,罰款從1500港元提高到3000港元。這既能增強威懾力,也符合國際公共衛生組織「零容忍」二手煙的理念。擴大禁煙區,能切實減少市民接觸二手煙的機會,尤其是保護好弱勢群體的健康。

打擊私煙與另類煙草:築牢青少年禁煙防線

數據顯示,香港現有 58 萬煙民,超半數是 50 歲以上人士,但女性及青少年吸煙率近年呈上升趨勢。私煙和另類煙草(如電子煙)價格低、口味多,成了青少年「試煙」的誘因。長遠煙草政策關注組調查發現,東區北角部分士多、報紙檔違規售賣未完稅香煙。

草案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要求合法煙包附貼標識,私煙處罰最高達200萬港元及監禁7年,還全面禁止另類煙草的管控和使用。這些措施能切斷私煙供應鏈,避免青少年因另類煙草的誘惑染上煙癮,從源頭遏制青少年吸煙,意義重大。

減輕公共醫療負擔:著眼長遠控煙戰略

吸煙是心腦血管疾病、肺癌和糖尿病等的主要風險因素。香港中文大學研究表明,吸煙者患糖尿病風險是非吸煙者的 2 倍,還易引發心血管併發症。二手煙暴露也會讓兒童哮喘發病率上升,增加家庭和公共醫療支出。

草案實施後,預計每年能減少數十億港元的醫療開支,提升市民整體健康水平。這不僅緩解了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還能讓資源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促進社會長遠發展。

順應國際趨勢與市民訴求:立法方向的正確選擇

新加坡、新西蘭等國提高了購煙年齡,禁止向特定世代售煙。香港雖未實行「世代禁煙」,但草案中的「禁止攜帶多於 19 支香煙入境」、「划定禁煙區」等措施,與國際接軌,展現了積極控煙的態度。

而且,政府在制定草案時,進行了兩輪公眾諮詢,超過90%的受訪者支持進一步控煙。不少居民投訴公園長椅成「煙民聚集地」,兒童遊樂區附近煙蒂亂丟。草案把公眾遊樂場地划為禁煙區,正是回應了基層民意。

綜上所述,我們應全力支持《草案》盡快實施。其三大核心措施能減少二手煙暴露、遏制青少年吸煙、減輕公共醫療負擔。建議立法會盡快審議通過,並考慮配套措施:在重點區域增設禁煙標識和監控設備,加強違規吸煙監管;加強跨境檢查,打擊私煙走私;撥款支持戒煙服務,為煙民提供戒斷幫助。只有法律與教育並重,才能實現「無煙香港」的目標,讓我們的城市更宜居,生活更健康!

文:林彩英(左)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
「中國夢智庫」地區事務聯合總監
文康服務中心 總幹事
維社之友 主席

文:丁煌(右)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委任),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理事
經民聯港島支部主席,「中國夢智庫」主席
香港法務會計學會義務法律顧問,香港上海浦東聯會常務理事
香港薈萃協會法律顧問,城市智庫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