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進入香港零售市場不必過於驚慌 文:文武

內地電商及零售龍頭企業京東據傳將進軍香港零售市場,斥巨資收購本地「平價超市」佳寶,引起市場和社會關注。對於京東收購佳寶的傳聞,社會上有兩種反應,一是擔心京東會把內地電商之間的「內卷」式價格惡鬥帶入香港,衝擊本地零售市場,尤其會對街市小商販造成影響,二是認為京東會把內地興起的「新消費」概念帶入香港,對本地零售業轉型有積極的正面作用。

這兩種看法,雖然都立足於本地零售業的角度看事情,但得出的結論卻截然相反,那麼京東殺入香港,對香港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會同時產生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影響,京東進入香港零售市場,同樣也會同時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關鍵在於香港業界和社會如何正確對待它。

內地超市的發展,在過去幾十年內,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強的發展過程,不僅累積了自身的經驗,也廣泛吸納了世界各地的經驗,才有現在的水平。改革開放之初,本港的超市也搶先進入內地市場,當時對內地同行,同樣也是既產生衝擊,也帶來新的商業模式,但由於內地能夠正確看待這件事,沒有採取排拒、敵視的態度,而是以接納、互鑑、共融的方式對待,最終產生了積極的正向作用。

內地科企小米集團的創始人雷軍,近期在一個企業家論壇,分享他的創業經歷時,提及美國兩大超市集團沃爾瑪和Costco的商業模式,帶給他重要啟發的故事。

他留意到,沃爾瑪創業之時,美國零售業的毛利率是45%才能賺錢,但沃爾瑪則以22.5%的毛利率為目標,為此,他們有兩個創新,一是把商店開到了城鄉接合區域,二是不蓋新商場,找一些倉庫簡單裝修就完成了,正是這兩個創新,使他們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22.5%至23%之間,直到今天也如此。而Costco則進一步要求把毛利率降至1%至14%之間,任何一件商品的毛利率超過了14%,都需要CEO特別批准,直到今天,這家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只有6.5%。

這兩家美資超市透過創新,以壓縮毛利率為目標,成功創出新的商業模式,不僅在競爭中生存下來,更加取得巨大的成功,對雷軍產生巨大衝擊,而他借鑑了其中的一些經驗,運用在小米身上,也取得了成功。

看了雷軍分享的故事,對於內地電商、超市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推出更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取得商業成功應該會有新的看法。社會上有一些人,習慣性地以「內卷」式競爭的負面標籤,評價這些企業的競爭行為,確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看待這些企業,除了要看到他們可以推出比別人更低的商品價格,也須理性地分析一下他們是如何做到這樣的低價格,並且仍然有利潤可賺。

而香港的零售業企業家們,如果也能像雷軍那樣,從外來企業更具競爭力的新商業模式中,得到啟發,進而作出更大的創新,取得更大的成功,那麼外來企業進入本地市場,對本地企業發展,也會有好的影響。

香港的特色是自由和開放,香港企業家更具有靈活應變的優良傳統,不會懼怕競爭,善於引入先進技術、先進的理念,勇於走在全球競爭的潮頭浪尖。筆者相信,京東進入香港零售市場,未必只會帶來「內卷」競爭,只要能正確對待,京東在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上的創新和管理上的創新,將帶給香港更多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香港社會不必過於驚慌。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