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記者協會(記協)多年來的取態一向被指傾向反對派,關心社會局勢的財經及影視名人兼武術家冼國林指出,記協發出的會員證絕對不等如記者證;他亦發現,記協會員亦包括非記者成員,記協的執行委員會成員亦欠缺代表性,他希望警隊及市民不要被誤導,如果記者在暴亂期間不能出示有效記者證,便可以視之為假記者而作出拘捕。
冼國林指出,在反修例示威衝突中,最令人爭議的其中一件事,是記者身份的真偽。他特別提到香港記者協會(記協):「記協一向給大家很權威的形象,很多高官也怕了它,但事實上記協在1968年,只是由一班資深記者根據職工聯條例而成立,英文即Trade Union Ordinance(職工會),跟酒樓職工會沒分別,即是一班同業人士成立一個工會,然後共同為這行業的同事爭取利益,所以記協不是任何官方機構,亦無任何法定權力。」
冼國林舉例指,記協的地位比警察隊員佐級協會的地位還要低:「因為員佐級協會是由警隊條例授權成立的,而記協更比不上律師公會、大律師公會這些團體,因為這些團體裏面的會員真的擁有律師證,但記協所發的會員證絕對不是記者證。」
翻看記協的會員組成部分,共有四種:以新聞工作者所得的收入少於50%(即兼職或自由工作者);以新聞工作者所得的收入多於50%(即全職);新聞系或傳理系學生會員;以及從事公關工作的會員。冼國林質問:「公關跟記者有何關係呢?如果這些人拿着記協會員證,就能當他是記者嗎?」
冼國林續指,全港有過百間本地傳媒,但他翻查記協的執委會成員時,發現大部分都是「眾新聞」、「立場新聞」、NOW新聞、《蘋果日報》和香港電台等傳媒,卻沒有TVB、有線新聞、《東方日報》這類大型新聞機構,更遑論有《大公報》和《文匯報》等親中媒體,質疑記協在業界的代表性不足。
冼國林呼籲,所有前線警務人員或政府官員,以後不要再誤以為記協會員等同記者,如果在暴動現場有人戴上頭盔、穿上反光衣就說自己是記者,警員查問他時只能拿出記協會員證,便是利用虛假文件偽造記者身份,警員可以進行拘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