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法治(三) 文 : 陳祖光

在一九八四年中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一國兩制」便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對香港、澳門、台灣的政策。是中國政府為收回香港、澳門,實現台灣地區與祖國大陸和平統一而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方針。就是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允許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存在。中國的主體部分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國之內可以有不同的政制模式,只要有一個共同信念和原則–「一個中國」。在這個原則下,中國不同地區便可以存在不同的「法律區域」。

兩岸四地人民均受中國主流文化影響,我們有共同文化,且使用相同文字,而大部分人更可以單一語言溝通。「一國兩制」最主要成功的因素基本具備。唯一重要成功因素,就是如何在國家憲法上建立多「法域」制度。自《基本法》建立以後,香港只快經濟而慢國家觀念與基本民生,追求平穩而缺國家理想。兩制充分表逹,但一國原則卻被疏忽,因此未能完全推動「一國兩制」政治模式,甚至被泛民政黨或有意分裂國家人士,以要求政治、司法獨立,推動兩制遠離一國,加深了地區對中央政府的不信任,和地區與中央在意識形態下的分歧,不單只增加「一國兩制」的不明朗因素,甚至做成地區要求獨立,令國家分裂的嚴重後果。要改變這種形態下,共同政治理想,相互信任便成為重要關鍵。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二日,在人民日報有一篇題為《黨的領導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保證》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在中國,如果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政治核心,沒有一個能把全國各族人民凝聚起來共同奮鬥的崇高目標,國家就會分崩離析,就不可能不斷實現發展和進步,也不可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因此要凝聚各族人民,就要由這個堅強有力的政治核心,去建立互信和共同政治理想,並確保國家完整的重要工作。

要為四地建立互信,便要找出四地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是她們核心相連的主要因素,更可以此確立互信基礎。中國傳统核心文化,特別重視人倫觀念。因為家族觀念沉厚,人倫觀念特別重視。這種人的核心價值觀,植根於中國五千年文化中,潛藏於人性內,為中華民族各姓,各族,中國各省市地區國人所依從。四地人民無不堅守家庭倫理觀念,我們的互信條件,互信基礎早就被前人所埋下。中國文化常常被人誤會就只有戲曲、書畫、建築、工藝、服式等,中國文化的生命動源,就在其對人類價值的發現,通過倫理而灌注入中華民族的生命內。五千年中國文化當中以人為本位,以人文化成為核心的價值。

當我們有了共同的文化互信,就要以法治建立共同合作平台,解決四地的政治分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已為四地人民提供一個解決四地政法分歧的重要平台。二零壹壹年三月十日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發表人大常委工作報告時重申,「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重大意義,要以法律形式確立國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務。一旦動搖,就可能發生內亂。」吳邦國亦強調,「必須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201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言指出,「『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驗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亦在201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中國人在同一文化中互相凝聚、團結和互信,加上完善的法治制度下去堅定人心。文化、法治和理想政治,以鄧小平先生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政治模式,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就可以共同追求建立中國特式的社會主義的人類世界。(完)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