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遊】薄鳧林牧場 看薄扶林前世今生

位於港島南區的薄扶林,除了是傳統豪宅區及香港大學的所在地,也屬歷史古蹟的集中點,如全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或是比香港開埠更早出現的薄扶林村,均見證着社會變遷,至於剛經過活化的薄鳧林牧場,同樣盛載着薄扶林與牛奶公司的歷史故事,趁着這座一級歷史建築開放,不妨前來探索古蹟舊物,重新認識薄扶林的前世今生。

文、圖:WW

香港越來越重視古蹟保育工作,如舊大埔警署、雷生春堂、藍屋及虎豹別墅等等,近年都先後翻新活化,而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薄鳧林牧場,最近亦按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完成復修重建,成為近期矚目的展覽及活動場地,由於牧場試業期間需要預約,所以不論是導賞團或是入場參觀,推出後即時爆滿,欲到訪的話必須留意網頁上的預約日期。

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薄鳧林牧場,原為牛奶公司的高級職員宿舍。
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薄鳧林牧場,原為牛奶公司的高級職員宿舍。

薄鳧林牧場 活化歷史建築

說起薄扶林,很多人都知道區內擁有悠久歷史,卻未必記起牛奶公司牧場的前塵往事。原來在1887年,蘇格蘭外科醫生孟生為向本地外籍人士供應安全新鮮的牛奶,特別從英國購入乳牛,並選址在薄扶林興建牛奶公司牧場,後來牧場不斷擴大,全盛時期不但飼養多逾三千頭乳牛,牧場面積更達三百畝,範圍橫跨現時的華富邨、貝沙灣、置富花園及沙宣道一帶,當時四周建有牛房、草蘆之餘,更散落多幢員工宿舍,只是牧場到了1985年停運後,許多舊建築均被清拆或遭到荒廢,僅餘少量得以保存,而現在的薄鳧林牧場正是其一。
為讓大眾能感受這地的歷史感,牧場特意沿用古名薄鳧林(「鳧」讀音亦作「扶」),而事實上,4月才開幕試業的薄鳧林牧場,正是現今唯一尚存的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這裏由寓所、傭工宿舍及車庫組成,其中建於十九世紀末、作為經理寓所的主樓寶馬(Braemar),便是根據1919年宿舍的外貌記錄進行復修,雖說樓房以英式風格建造,但圍繞亮白房子遊走,除找到拱門、牛眼窗、陽台等殖民地建築特色,以雙筒雙瓦形式打造的屋頂,也融入了中式設計,走進結合住宅和辦公室的宅邸,壁爐、八角型窗台等固然予人典雅的歐陸韻味,但最吸引的還是珍貴的展品收藏,不論牛奶樽、雪糕盒及宣傳單張等舊物,或是展現牧場風貌的多幀黑白老照片,均訴說着牛奶公司逾百年的歷史故事,教人看得津津有味。
參觀過後,遊人還可在室外陽台拍照打卡,或是於加建的斜道遠眺博寮海峽落日風光,然而最不可錯過的,還是到另一旁的新翼大樓,看看薄扶林村的地道特色,這裏除收集了如雪糕櫃等跟牛奶公司有關的舊物,更有村民生活文化的展覽,展示了耕種及修建房子的工具,同時又邀來村內婦女組成村姑工房,介紹各種傳統手藝,由紥染縫紉、獅頭紥作,以至製作客家擂茶及炸糖環等地方食品,都令人對昔日薄扶林村有更深入的了解。

牧場集合了殖民地的建築風格,也有雙向雙瓦的中式屋頂設計,融合中西合壁的特色。
牧場集合了殖民地的建築風格,也有雙向雙瓦的中式屋頂設計,融合中西合壁的特色。
牧場四周有不少標記,提醒這地與牛奶公司的歷史淵源。
牧場四周有不少標記,提醒這地與牛奶公司的歷史淵源。
大門前放置了紥作的乳牛,不但道出牛奶公司牧場的背景,也展現薄扶林村村民的紥作工藝。
大門前放置了紥作的乳牛,不但道出牛奶公司牧場的背景,也展現薄扶林村村民的紥作工藝。
作為經理寓所的主樓「寶馬」,仍保留着壁爐等舊有布置。
作為經理寓所的主樓「寶馬」,仍保留着壁爐等舊有布置。
館中擺放了許多昔日牧場的黑白照片。
館中擺放了許多昔日牧場的黑白照片。
牛奶瓶及雪糕盒等舊物,藏着許多香港人的珍貴童年回憶。
牛奶瓶及雪糕盒等舊物,藏着許多香港人的珍貴童年回憶。
牧場找來薄扶林村婦女組成的村姑工房,講解由紥染以至製作傳統食品等村中傳統手藝。
牧場找來薄扶林村婦女組成的村姑工房,講解由紥染以至製作傳統食品等村中傳統手藝。
展室也展示許多薄扶林村的舊物及工藝,讓參觀者了解昔日村中生活。
展室也展示許多薄扶林村的舊物及工藝,讓參觀者了解昔日村中生活。

遊薄扶林村 發掘珍貴古蹟

薄鳧林牧場面積不大,就是仔細參觀,一個多小時該可遊畢,惟一心重塑薄扶林舊貌,最好便是參加由牧場安排的付費導賞團,順道走訪一街之隔的薄扶林村。資料記載,薄扶林村是港島唯一的傳統古村,於十七世紀便已興建,據說當時就連港島也尚未開埠,其歷史之久可想而知。
我們跟着由居民擔當的導賞員,從掛滿紮作獅頭的入口進到村中,才發現外表像個寮屋區的古村,竟像一座露天博物館,承載着豐富獨特的本土鄉村文化。沿鐵皮屋之間的狹窄巷弄左穿右插,導賞員除解說關於舞火龍、盆菜宴、蘿蔔糕節等傳統習俗,更細訴村民的生活狀況,原來牛奶公司當年因興建牧場,需要大量人手,因而帶動村內人口迅速增長,不斷興建房舍,各式商店亦應運而生,慢慢形成熱鬧的小社區。雖然牧場停業後村中居住人數大減,氣氛也回歸平靜,但從剩下的老舖食店,或是民居前的壁畫及舊照,都可細味村民舊日的生活點滴。
越過鄉公所等建築後,直向山坡上的草蘆進發。原來牛奶公司在山頭四周興建了牛棚、糞池等多項設施,其中由石磚砌成的圓柱形草蘆,便專供放置牧牛糧草之用,雖然這些設施現已荒廢,部分感覺更相當破落,卻不但流露一分隱沒叢林的原始味道,更可窺探牛奶公司的歷史,感覺確如發掘出珍貴寶藏。

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薄扶林村,活像一個露天博物館,處處藏着珍貴的香港歷史。
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薄扶林村,活像一個露天博物館,處處藏着珍貴的香港歷史。
薄扶林村入口擺放了由禾草紥作而成的獅頭(紅圈示)。
薄扶林村入口擺放了由禾草紥作而成的獅頭(紅圈示)。
山坡上的草蘆,原為牛奶公司收藏餵飼禾草的倉庫,現在已經荒廢,卻予人純美原始的自然氣息。
山坡上的草蘆,原為牛奶公司收藏餵飼禾草的倉庫,現在已經荒廢,卻予人純美原始的自然氣息。
村內許多舊舖及房子門前均貼有昔日照片,讓大家重塑薄扶林村的舊貌。
村內許多舊舖及房子門前均貼有昔日照片,讓大家重塑薄扶林村的舊貌。
在村中窄巷遊走,不時看到關於當地故事的有趣彩繪。
在村中窄巷遊走,不時看到關於當地故事的有趣彩繪。
村中設有許多彩色馬賽克,介紹這地與牛奶公司的關係。
村中設有許多彩色馬賽克,介紹這地與牛奶公司的關係。

伯大尼修院 典雅宗教氛圍

導賞團行程帶大家遍遊薄鳧林牧場及薄扶林村,但發掘古迹之旅尚未完結,意猶未盡的話,可來到牧場旁邊的伯大尼修院。這座於1875年由法國外方傳道會興建的典雅宗教建築,是傳道會在東亞地區開設的首間療養院,已有接近一百五十年歷史。修院在1974年關閉之前,一直接待不同地方的傳教士,後來伯大尼修院被政府接管,曾租予香港大學使用,之後再成為香港演藝學院的校園,而美侖美奐的禮堂,更成為準新人爭相租借使用的熱門婚禮場地。
遊人現在來到這座香港法定古蹟,只要先作網上預約,便可進內參觀。不過單從門外欣賞精緻的彩繪花窗及新哥德式建築,或於歐風拱廊打卡拍照,也一樣能感受古老優雅的氛圍。修院內值得留意的,還有通往薄鳧林牧場方向時所經的惠康劇院,那裏原為牛奶公司牧場的牛棚,其八角形建築,現已活化成展覽及表演場地之用。

伯大尼修院於1875年便已興建,是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為保育獎項的香港法定古蹟。
伯大尼修院於1875年便已興建,是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為保育獎項的香港法定古蹟。
修院旁邊的惠康劇場,是由牧場牛棚改建而成。
修院旁邊的惠康劇場,是由牧場牛棚改建而成。
修院優美的新哥德式建築,吸引不少女士前來打卡。
修院優美的新哥德式建築,吸引不少女士前來打卡。

聯遊大學堂 再訪百年水塘

為令古蹟之旅更為完滿,遊畢伯大尼修院後,不妨順遊距離不遠的薄扶林水塘。這個於1863年落成的水塘,是全港首座儲水庫,四周擁有清幽的自然美景,是健行人士喜愛的郊遊地,不少人平日更會選擇沿登山步道直奔太平山山頂,然而就是只在水塘邊漫步,也能領略寧靜自然氣息,更吸引的是,這裏也有眾多可觀的歷史建築及古蹟,好像在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的水塘入口位置,便是香港大學大學堂的所在地。
這座又稱杜格拉斯堡的華美古堡建築,原屬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立畢於1861年的寓所,後來曾成為聖經印刷工場及日本憲兵總部,直到1954年,被港大收購用作男生宿舍,其位置較為隱蔽,得從騎術學校旁的小徑上行才能找到,然而當看到這座融合都鐸及新哥德式風格建築,總叫人為之讚歎!記得可別太過興奮,而觸摸了樓梯上的「四不像」雕像,因大學有這樣的傳說,觸碰雕像會帶來厄運,信不信由你!

環境恬靜的薄扶林水塘,是全港第一座儲水庫。
環境恬靜的薄扶林水塘,是全港第一座儲水庫。
作為香港大學男生宿舍的大學堂,原屬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立畢的寓所。
作為香港大學男生宿舍的大學堂,原屬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立畢的寓所。

薄鳧林牧場資訊
地址:薄扶林薄扶林道141A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11am-7pm、 星期六及日10am-6pm、星期三休息(試業期間必須預約進場)
網址:www.facebook.com/thepokfulamfarm
交通:可於港鐵堅尼地城站轉乘23或23M小巴至薄扶林村;或中環站轉乘30X 巴士於薄扶林村下車。
路線: 薄鳧林牧場 >薄扶林村 > 伯大尼修院 > 薄扶林水塘及大學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