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高層涉罪被捕 正邪界線清晰傳媒人何須擔憂

《立場新聞》6名現任及前任高層人員日前遭警方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其中2人昨日被起訴相關罪名。一些傳媒界人士表示,關注如何區別和界定理性批評和煽動,擔心會動輒得咎,導致寒蟬效應。從《立場》事例分析,傳媒界大可不必有此擔憂。《立場》跟隨《蘋果》的後塵,從其資金來源,核心人物的作為,以及大量的事實都可以看出,被拘捕者都有利用媒體從事違法的政治行動之嫌,甚至懷疑勾結外國勢力,正與邪,非罪與罪的界線清晰,一般的傳媒機構和從業員,又何須過於擔心?

《立場新聞》是甚麼樣的媒體,市民大眾從其創刊以來的表現,大致可以有個印象,社會上有些人將其比喻作《蘋果日報》的B版,這並不是完全沒有依據的。《立場新聞》的前身是《主場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曾經是《主場》和《立場》的重要金主,每月透過版面合作,向其輸送大量資金。

而《立場》的新聞報道、時事評論的手法,也與《蘋果》十分接近,最受社會批評的地方,在於《立場》與《蘋果》長期被視為反中亂港勢力的主要輿論工具,在香港過去幾年的多次政治風波中,充當特殊的角色,它們到底是傳媒機構,還是某些政治勢力的工具?社會上對此是存有很多疑問的。

2020年,中央為香港制定了《香港國安法》,《立場》是其中一個極力抹黑這部法律的媒體。有媒體統計稱,2020年7月至今年11月期間,《立場》刊發的煽動性文章最少有20篇,繼續煽動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以及司法制度的仇恨,炮製謊言污衊香港警方,不斷為「反中亂港」勢力搭台呼籲外國制裁中國,刻意抹黑《香港國安法》和香港人權狀況。

警方日前採取行動拘捕《立場》的多位高層人員,並通緝已逃離香港的蔡東豪、練乙錚等人。警方的發言人李桂華明確表示,拘捕行動不是針對傳媒報道哪類新聞,而是針對是否具有煽動意圖,包括是否有煽動性,會否令人憎恨政府、司法或民間不同的人,並且舉出《立場》有文章形容2019年有警察「開槍掃射」示威者,既屬煽動又是假新聞的例子。

此外,警方在這次行動中凍結了《立場》的資產6100萬元,這些資金來源本身已是一個疑問,相信隨着警方的深入調查,會有更多真相公諸於眾。

大量事實顯示,《立場》並非單純的媒體機構,而《立場》到底是一份甚麼樣的媒體,除了一般性的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之外,《立場》是否還具有其他的政治上的角色?市民可以從其過往的許多事例,作出公正的分析和判斷。

而從警方這次採取的行動看,並沒有一竹篙打沉一船人,事實上只有少數幾位涉嫌違反了相關罪行的高層人員被拘捕、通緝,在《立場》任職的絕大多數編採人員,以及時事評論員,如果沒有涉及相關犯罪行為的,並沒有被拘捕,由此可見,警方只是依法執法,針對的只是犯罪行為,所謂打壓新聞自由,純屬無稽之談。

由此觀之,所謂傳媒和新聞從業員今後有可能動輒得咎之說,其實也全無根據。香港是法治社會,對刑事罪行有清晰、嚴謹的定義,不僅要有犯罪的事實,也須有犯罪的意圖和動機。警方採取拘捕行動要有充足的證據,司法部門也有嚴謹的法律程序進行公正的審訊,一般的媒體和新聞從業員,又如何會動輒得咎?

與今年6月警方採取執法行動拘捕涉嫌犯罪的壹傳媒、《蘋果日報》幾位高層核心人員一樣,這次警方拘捕幾名涉嫌犯罪的《立場》高層人員,外國反華勢力及香港本地的反中亂港勢力,再次以「新聞自由」為藉口,抹黑警方的執法行動,攻擊特區政府。而一些人有意地在社會製造恐慌,讓香港傳媒界和新聞從業員產生「寒蟬效應」,有意擾亂視聽,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軟對抗」手法。

客觀報道新聞、公允分析和評論時事,包括批評政府、針砭時弊,與有意煽動的犯罪行為,以及充當某些邪惡政治勢力的工具,危害國家安全,有清晰和明顯的界線,新聞界又何須過分憂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