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下月召開啟新局 香港疫後部署宜綢繆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將於5月22日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防疫抗疫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都造成前所未有的深遠影響,亦改變了人們的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經濟和社會運作模式,同時也對全球的政治經濟格局帶來較大的影響。今年的「兩會」相信會就中國疫後的發展作出討論和布局。全球政經格局因疫情發生改變,內地經濟也有新的變化,對香港的影響巨大,香港疫情已稍為緩解,是時候該謀劃未來發展了。

港區人大常委譚耀宗在會後引述委員長栗戰書在會上的發言指出,今年的人大會議有兩個重點,第一是通過大會統一思想,正確判斷形勢,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保持經濟等各項工作的進行,而今年工作重點是全面脫貧;其次是公共衞生立法及修法,強調這項工作很關鍵,會結合今次疫情的經驗及教訓,積極進行立法修法工作。與此同時,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政協主席會議,建議5月21日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

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對全球的政經形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雖然是最早發現疫情的國家,但自今年1月20日,中央直接介入後,發揮舉國體制的優點,迅速遏止疫情的大面積擴散,到3至4月間,內地的疫情已經基本受到控制,檢測出的個案,主要由境外輸入。4月26日,國家衞健委發言人米鋒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武漢和全國援鄂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武漢在院感染新冠病毒患者清零,這是內地這次防疫抗疫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疫情受控,內地正逐步恢復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日常運作,其中最受矚目的全國「兩會」也已確定開會日期,標誌着全國的防疫抗疫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疫情受控,但全球的疫情仍然在持續發展中,截止29日上午,全球累計確診311萬多例,累計死亡21萬多例。美國仍然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西歐國家的疫情也仍然嚴重。

疫情對全球政治經濟造成巨大影響,最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中國,已經開始着手疫後的發展布局,許多內地專家學者指出,疫情對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是一次考驗,中國在這次防疫抗疫過程中,之所以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成功,與中國在前一階段大力發展的互聯網經濟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發展起電子商務、智能機器人、人臉識別、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許多防疫抗疫措施根本很難做到。亦有專家指出,美國和歐洲的防疫措施之所以未及中國內地理想,也與此有關。

在疫後時代,中國內地也已開始進一步將科技運用到日常的社會管治、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中,上一階段內地的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仍然主要在消費的層面,下一步則將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層面,也就是要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數字化,未來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國家亦已提出推動「新基建」的方向,就是要推動包括5G、物聯網、數據中心等設施建設,讓中國內地的新科技發展更上層樓。

今年全國的重點之一是全面脫貧,而內地現時的脫貧工作也與過去有了根本的不同,科技成為主角,舉例而言,香港市民廣為熟悉的淘寶,在脫貧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令一些地處偏遠的地區,也可以透過電子商務,將產品銷往最富裕的城市。

疫後的世界將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的經濟體,宜早做準備,緊跟世界潮流,才可以找到發展的機遇。進入4月以後,香港本地的疫情已有緩解,近期社會已在討論逐步放寬防疫措施,讓經濟、社會逐步恢復正常,這是可喜的現象,政府須小心評估,穩步有序地讓香港逐步恢復正常運作。

而更為重要的是,政府現在就應該開始早做綢繆,及時掌握內地及全球的政經發展新趨勢,為香港在疫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部署。舉例而言,金融業是香港最重要的行業,也是香港經濟的主動脈,近期,內地已開始推出數字人民幣,這對香港未來的金融業會有多大的影響?香港又須做出哪些部署,以迎接新的局面?政府須及早準備,讓疫後的香港能有更好的發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