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簡稱「前海方案」),國務院新聞辦專門召開記者會,介紹這一方案。「前海方案」將會在拓展了7倍的前海區,建成一個深港深度融合的現代服務業新區,這對香港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香港必須積極行動起來,找出一個能讓香港在「前海方案」下,實現更大跨越式發展的新方向。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叢亮表示,「前海方案」聚焦「擴區」和「改革開放」兩個重點,簡單而言,就是在地域上將原本佔地14.92平方公里的前海,擴展到120.56平公里,在這一區域內,施行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改革創新,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創新合作治理模式等。並且擴大對外開放,要在這一區域內建立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強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的水平,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
對於「前海方案」,香港社會的反應不一,喜憂參半,有些人認為「前海方案」為香港的現代服務業以及年青人,拓展了發展空間,帶來很多發展機遇,同時也為香港企業更好地融入內地,創造機遇。同時,也有些人擔憂,「前海方案」等同是在深圳的前海地區,再造一個香港,而且是將香港在金融和現代專業服務業方面的優勢,融合了深圳在高科技產業方面的優勢,再創一個全新的大灣區的經濟引擎。這樣的話,香港有可能被前海取代,香港的優勢可能會逐步失去。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也許都帶有片面性,只看到事件的一部分,而未能整體上看待這件事。「前海方案」立足整個大灣區的發展,甚至是從國家發展的整體戰略布局進行規劃,並非只考慮深圳或香港的局部利益,當然也不會忽略任何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因而,香港應該採取積極的取態,從整體的層面去深入了解「前海方案」,同時也從香港本身的發展需要的角度,思考如何為香港找出一條未來的發展道路。
深圳、珠三角地區過去4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不斷擴大開放,不斷國際化的歷程。按當年鄧小平的話說,是要在內地再造幾個香港。深圳和珠三角地區,最先是在製造業方面,取代了香港的角色,以特殊的政策吸引香港的製造業廠商,到珠三角地區發展,使珠三角地區的工業迅速發展起來。隨後,深圳更在此基礎上,銳意發展高科技產業,在這方面早已超越香港,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亞洲的領先城市。
在工業和高新科技產業發展起來之後,深圳和珠三角地區,下一步必然將朝向發展現代專業服務業,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而由中央從全局的層面進行規劃,應該說是最能顧及香港、深圳兩地的做法。在前海結合深圳的工業和科技優勢,以及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產業的優勢,也是最好,最符合整體利益的做法。從這一角度看,香港應該積極地支持「前海方案」,積極投入其中,讓香港的金融、科技、現代服務產業都能透過前海合作,跨出一大步,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而另一方面,香港也有必要改變思維,不能夠繼續被動地應對時代的變化,而應該積極主動地研究時局,走在時代的前面,爭取成為大灣區具有領先思維的大都市。
「前海方案」給前海下了改革的任務,要求前海先行先試,改革現有的體制、機制,創造新的經濟模式。而在這方面,「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具有內地任何一個城市都無可比擬的優勢和自由度,有廣闊的空間可以進行自我革新,自我塑造,為何前海可以做,而有人卻擔心香港做不到呢?
「一國兩制」之下,深圳及珠三角地區逐步建立起的各種優勢,其實也是香港尋找新發展的優勢所在。香港在內地改革開放的40多年來,逐步發展成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現代服務中心城市,得益於內地的迅速發展。現在深圳和大灣區的發展將邁向新的台階,香港是否也能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新台階,走向新的發展?
前海的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起來之後,香港可以做些甚麼?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領先大灣區的其他城市?這是特區政府,乃至整個香港社會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