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終於塵埃落定,全港18區共452個議席中,建制派取得59席,共得118萬票;反對派取得388席,得票164萬;其餘由獨立或地區人士奪得。經過這次選舉,反對派在17個區議會取得過半議席,可主導區議會。這次選舉說建制派受到災難性的失敗,毫不誇張,選舉對香港未來的政局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值得政府和建制派認真反思,細心總結。
特首林鄭月娥在區選結果產生後表示,特區政府尊重區議會選舉結果,她留意到坊間對結果有很多分析和解讀,不少指出,結果反映市民對社會現狀及深層次問題的不滿,特區政府一定會虛心聆聽市民的意見,並認真反思。
這次區議會選舉在社會處於極度不安的暴動之中展開,雖然最終能在投票日出現短暫的平靜,令選舉可以如期順利地舉行投票,但整個選舉其實嚴重地受到黑色暴力的干擾,更加在社會過度泛政治化的氛圍之下進行,難言公平和公正。在舉行投票之前的最後階段,反對派更加將這次選舉說成是一次為「五大訴求」舉行的「公投」,再次以政治議題騎劫了區選,令這次區選變了型,變了味。
這次區選投票率遠超過去任何一次選舉,達至71.2%的水平,有294萬選民投了票。能達至如此高的投票率,本應該視為市民民意選舉意識的提升。然而,如果再細心地研究一下各選區的情況,不難發現相當多數的選民,並沒有依據候選人的地區工作情況,以及對社區的歸屬感去投票,而是一面倒地將選票投給了非建制派的候選人,這顯然是受到了「公投」效應的影響,選民將投票給非建制派候選人,視為向政府表達不滿的一種手法。這是建制派幾個主要政黨均出現大面積落選情況的主要原因。
從這一角度看,特首將這次選舉結果解讀為市民不滿情況的表達,是有根據的,但特首沒有說出的是,這種不滿情緒,主要是對政府的不滿。特首很有必要從中總結,反思施政上的不足。一場反修例之亂,拖延了半年之久,讓香港受到前所未有的傷痛,也包括這次區選的慘痛教訓,這次區選能喚醒特首的覺悟嗎?
需要就選舉結果作出反思和總結的不僅僅是特首,也包括各參選的政黨,建制派最大黨民建聯選後舉行記者會,主席李慧琼指出,尊重及接受選舉結果。選舉期間,暴力無停過,民建聯的競選工程受到嚴重干擾,她自己作為黨主席需要承擔責任,所以向中委提出請辭,唯中委並不接納。
李慧琼作為民建聯主席,敢於面對現實,勇於承擔責任,值得稱讚。但除了這些之外,民建聯需要做的,應該是更深刻的反省。政治之路從來充滿鬥爭的荊棘,民建聯的老一輩在港英年代的政治鬥爭中成長起來,到回歸後的新一代,同樣要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生存和成長。
反修例風暴並非只是特區政府要面對的政治鬥爭,作為捍衞「一國兩制」的建制派大黨,民建聯理應走在前面,凝聚社會民意抵禦外力和內部反對派的衝擊,事實證明,過於愛惜自己的羽毛,過於擔心選舉利益受損,而畏首畏尾,不敢作為,最終會在選舉中失去民意的支持。民建聯在選舉中遭受重大的政治和暴力干擾不假,但若自身剛強,又何懼干擾?
原為「雙料議員」的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同樣在選舉中落敗,他認為政府需要負最大責任。他認為選舉結果應帶給建制派深刻反思,要思考以後是否「政府做咩都支持」,否則未來選舉會更加慘敗。
事實上,田北辰一直以建制派中的「壞孩子」的姿態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他絕不是「政府做咩都支持」,但最終仍然難逃失敗的結局,這一結果又說明了甚麼道理呢?古語有云:聰明反被聰明誤,田北辰就是太具備生意人的小聰明,善於鑽營取巧,但從政者始終要以高尚的人格和堅定的政治信念,才可能得到市民誠心的擁戴,投機取巧者,可能得一時之利,卻不可能得到市民長期的支持。這恐怕也是這次選舉中可以得到出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