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區治理邁出重要一步 彰顯優勢仍須親民實幹

立法會昨日全票通過《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意味着特區政府的重塑區議會制度,完成了制度上的改革,是繼選委會選舉、特首選舉和立法會選舉改革之後,優化選舉制度的又一項重要改革,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一項重要里程碑。草案在立法會獲全票通過,顯示出這項改革有堅實的民意基礎,社會更期望,完成制度改革之後,今年年底選出的新一屆區議會,能親民、實幹,讓「愛國者治港」的優勢更好地彰顯出來。

政府5月2日向立法會提交《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立法會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這項重要草案的審議。本周三,立法會一連兩日,用了約10小時,恢復二讀及三讀,結果全部89名議員中,除了立法會主席依慣例不投票之外,其餘88名議員全部投下支持票,草案獲得通過。

區議會是香港政治架構中的組成部分,依照基本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屬於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主要的功能是接受政府就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以及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在香港回歸祖國26年的歷程中,區議會在地區治理中,發揮重要功能,成為政府與地區居民的雙向橋樑,並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務,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應該保留區議會。

不過,過去一段時期,區議會在運作中也出現偏離基本法的嚴重問題,存在政治化的問題,更被反中亂港勢力用作破壞政府管治的工具。2019年黑暴動亂中選出的這一屆區議會,反中亂港勢力利用區議會選舉制度的漏洞,更以黑暴動亂破壞選舉,讓反中亂港勢力搶佔了大部分區議會議席,將區議會利用作宣揚「港獨」、對抗政府、支持黑暴的政治舞台,完全背離了基本法規定的角色和定位,成為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的禍端,令市民大眾感到失望,而迫切要求改革區議會。

新一屆特區政府積極回應民意,提出重塑區議會的改革方案,遵循維護國家安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及充分體現行政主導的三條原則,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優化區議會的職能及改革其組成,並從根本完善地區治理架構。這一方案在社會討論的階段,得到絕大多數市民的認同和支持。

這項改革方案,除了讓區議會重回基本法所規定的以接受諮詢和提供服務為主要職能,去除政治化的正軌之外,更着重擴展區議會吸納社會賢能之士的渠道,讓更多有識之士、有能之士,可以加入區議會,廣納民意,提高諮詢和服務質素,着重提升區議會擔當配合和支持政府的角色,要求區議會協助政府掌握地區脈搏,令政府能更有效地策劃地區服務,並且強化區議會與地區「三會」、社區「關愛隊」的合作,大幅度提升社區服務的質素和水平。

立法會通過了草案之後,區議會的制度改革已經完成,而新的制度能否發揮出應有的優越性,則須看年底選出的新一屆區議員的表現。社會各界普遍期望,在新制度下產生的新一屆區議員,能夠親民、實幹,更貼近市民,更好地掌握民意,當好政府與市民的橋樑,協助政府提高地區治理的效能。

同時也期望,新一屆區議員能夠盡心、盡力、盡責地做好地區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康樂活動,提供環境衞生服務,有效地提高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提升社區居民的歸屬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立法會通過了草案之後,多個泛民政黨表示,已有部分黨友表明參選的意願。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早(7日)表示,歡迎符合愛國者標準的人士參選,區議會不計黨派,只要符合愛國者標準,任何市民都歡迎參選。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去信《華爾街日報》,強烈反對該報評論文章內容錯誤及抹黑。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去信《華爾街日報》,強烈反對該報評論文章內容錯誤及抹黑。

符合愛國者標準的泛民政黨成員參選新一屆區議會,符合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對區議會制度的健康發展也有好處,不過,泛民政黨成員必須吸取過去的教訓,特別是2019年動亂的深刻教訓,必須深切領會區議會改革的核心要義,就是要讓區議會回歸基本法所規定的接受諮詢和提供服務的職能,不能再有令區議會政治化,成為政黨的政治工具的錯誤想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