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剛好轉,社會才剛走上復常,五間專營巴士營辦商齊齊提出加價申請,而且加幅驚人,社會輿論嘩然,立法會議員罵聲一片。巴士公司應節制加價,政府則須為市民把好關,不能再讓普羅大眾的生活壓力百上加斤。
提出加幅申請包括九巴、龍運、新大嶼山巴士、新巴及城巴。九巴及龍運巴士分別申請加價9.5%及8.5%,大嶼山巴士加價9.8%。城巴、新巴的市區線則提出劃一加價2元,其中一些路線的加幅超過6成,加幅驚人。城巴機場線則加50%,其他通宵及日常北大嶼山線加23%。政府表示,正考慮五家巴士公司的加價申請,強調會審慎檢視。
巴士公司的營業收入,在過去三年中有所下降。政府指出,過去三年巴士的乘客量平均每日300萬至350萬人次,普遍低於之前10年每日約380萬至400萬人次,加上工資和燃料成本上升,導致巴士公司過去數年錄得虧損。
過去三年,正好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三年。在疫情嚴重時期,政府帶頭,呼籲全港企業推行在家工作,全港中小學生停止返校上課,導致本地市民出行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再加上香港與內地未能正常通關,並加強海外遊客來港的檢疫要求,令內地及海外來港遊客大幅減少九成以上。
從每日平均乘客量的減幅來看,巴士日均乘客量的減少並不十分顯著。事實上,政府近年來不斷地提高對市民的交通津貼補助,尤其是落實了長者兩蚊乘車優惠,並進一步拓展至60歲以上持有樂悠卡人士,令交通服務需求有所提升,對巴士公司的營運有正面的效果。
有理由相信,過去三年,巴士日平均乘客量減少,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所致。目前疫情已經緩和,相信社會復常之後,尤其是內地及海外遊客恢復之後,乘客量就會明顯好轉,巴士公司的經營狀況會有明顯的改善。
三年疫情,對大多數行業及大多數市民都造成較大的衝擊,但專營巴士公司卻欲將因疫情遭受的損失,轉嫁到普羅市民身上,這令人難以接受。而且,對巴士經營狀況造成負面影響的疫情已經退卻,情況正在好轉,巴士公司仍然要求大幅度加價,這是令社會輿論嘩然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冠疫情緩和,社會正在走向復常。但是,在復常的初期階段,仍有一部分行業尚未能立即全面復甦,而大部分市民也需要有一段時期紓緩壓力。巴士公司在復常初期階段,就急於加價,必然引起社會強烈的反應,破壞公司社會形象,大幅加價不是明智的選項。
巴士公司應審慎考慮加價的申請,積極研究透過強化內部管理,減省支出,減少浪費,提高效率,達到提高利潤的目標。如果加價是無可避免,那麼也須從社會反應,社會責任的角度,盡最大的可能,將加價降至社會大眾可以接受的最低水平。
面對五家專營公司的大幅加價,升斗小市民無力與巴士公司討價還價,立法會議員和政府要負起責任,為市民把好關,絕不能任由巴士公司大幅度加價。巴士公司提出的加價申請公開之後,立法會已有多位議員表示不能接受,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陳恒鑌認為各巴士公司是「開天索價」,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形容巴士公司「獅子開大口」,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亦認為,巴士公司的加價幅度不合理。立法會議員須繼續為市民發聲,反映市民心聲。
政府則應審慎看待巴士加價的問題,不能因為放任巴士公司大幅度加價,而再度引發市民大眾的不滿,激化社會矛盾,影響來之不易的社會穩定局面。對於五家巴士公司的加價申請,政府應站在市民的一邊,嚴格把關,守護好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