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擘畫15年大灣區藍圖 香港宜急起直追規劃未來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月10日起向社會公示《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擘畫了廣東未來15年的發展藍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廣東省在這方面表現得積極主動,已做好了未來15年發展的規劃,相對而言,香港特區政府卻沒有規劃,融入大灣區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看不到有實質的方向,以及未來的施政目標。「一國兩制」之下,施行資本主義制度,注重自由市場,而少政府規劃,但是內地的發展經驗證實,政府的規劃在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香港特區政府不應該過於教條式地死守成規,未來也須加強整體發展規劃,真正融入國家發展。

廣東省最新公示的國土規劃中,突出「深圳都市圈」地位,聯動廣州深圳雙星閃耀,強化珠三角核心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廣東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在這一規劃中,廣東省將強化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的「雙城聯動」,構建開放協同的科技創新走廊。並首次明確提出將構建京港澳、滬(深)廣兩大高速磁懸浮通道,要建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個現代化都市圈的1小時交通圈,在粵港澳大灣區至粵東西北地區形成2小時交通圈,3小時通達全國、東南亞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全球主要城市。

廣東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積極進取的發展規劃,其中無可避免地會涉及到粵港兩地的一些跨境工程或合作方案,而香港在這方面明顯落後,未能配合大灣區發展的節奏。舉例而言,廣東省提出的構建京港澳高速磁懸浮通道的規劃,如能成事,必然將大大提升香港與大灣區及內地的交通效率,香港將會是起始站,這項工程沒有香港的參與必然是難以成事的。但香港特區政府卻未見有這方面的想法,屆時如何落實?會否再次出現過往在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多個跨境大型工程談談講講,拖拖拉拉耗時十多二十年才能落實的覆轍?
在「一國兩制」之下,內地施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施行資本主義制度,改革開放40多年來,內地已逐步構建形成了中國的發展模式,相比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的發展模式較注重政府的整體規劃,不僅中央和地方省市有五年發展規劃,往往還有十年、十五年的中期規劃,以及三十年、五十年的遠期規劃。

在過去40多年來,這些短、中、長期的規劃所起的作用巨大,成就舉矚目,中國已經由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還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具動力的引擎,最有活力的國家。不僅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在社會、文化、環境、科學、教育、醫療等各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在許多領域已領先全球。國家和地方省市的短、中、長期規劃成效顯著,有助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克服困難,推動全面發展。

20多年前,當時深圳還只是一個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珠三角城市,與香港之間的關係主要是俗稱「前店後廠」的模式,大批香港的企業在深圳設廠,加工出廠的產品經香港銷往全球。當時,深圳提出發展高新科技的規劃,香港不以為意,20年後,深圳已成為全世界最強勁的科技創新大都市,不論經濟總量,還是經濟質量,都已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引擎。而香港卻在無規劃,無目標之下,原地踏步,直至今日仍然未找到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國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部署,香港也提出要融入大灣區建設,但直至目前仍然只停留於空洞的口號,而缺乏整體的規劃和建設目標,因此就出現了政府高官日日在空談融入大灣區的口號,而沒有實質行動和目標,民間雖然有不少人想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卻不知該怎樣去做,又找不到政府支援的困局。

大灣區的建設如箭在弦,不會坐等香港慢慢適應,如果特區政府不改變思維,不能突破過往的陳規陋習,不能積極有為地融入其中,跟上國家發展的節奏,最終只能陷於被動。香港必須認清自己的不足,急起直追,積極籌謀,規劃好未來的發展藍圖,讓香港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群中保持有利的位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