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貴絕全球打擊民生 港府敦促減價刻不容緩

本周最受關注的新聞之一,是國際油價暴跌,甚至出現每桶負37美元的歷史性低位。然而,與國際油價暴跌形成極大反差的是,本港的車用燃油價格卻減幅緩慢,貴絕全球,令人關注。車用油價直接關係到市民的生活,對於運輸業來說,更加是生計的問題,政府當局應重視這一問題,監察油公司的定價,敦促油公司跟隨國際油價,盡快調低零售價,以減輕市民負擔,緩解運輸業的營運成本壓力。

根據環境局的說法,由今年1月至今,本港油公司已下調價格11次,累積減幅達每公升1.5元。不過,相比起國際油價自年初以來,不足4個月內暴跌逾8成,本港油價的下調顯得微不足道。而且,本港的油公司價格調整的速度,亦跟不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速度,國際原油價格已下調多月,但香港的車用燃油零售價至今只作些微調整。

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對香港零售油價未見相應大減感到失望。他指,根據數據,一般原油價格佔油價50%,但香港營運成本較高,涉及地租、工資等,粗略估算原油佔油價約25%,而國際油價已跌一半,估計香港油價起碼可減約12%。現時難免懷疑油公司有合謀定價之嫌,促請政府硬性規定油公司如電力公司一樣,披露過去數年的營運資料,讓公眾了解更多。

香港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亦批評,香港油公司的零售油價減幅不足,無論柴油、汽油只減價約5%,質疑多年來油公司都「密閉式」經營,雖然競爭事務委員會曾指無證據顯示油公司有反競爭行為,但他認為當局應規定油公司提高經營透明度。

據網站GlobalPetrolPrices.com統計,香港是全球入油最貴的地方,每公升汽油平均要16.74元,較去年7月環球經濟環境仍佳時約17元僅便宜1%左右。而去年7月排名第二貴的挪威,至今汽油價降幅達26%。美國及中國內地汽油價格期內亦跌約27%及19%。

國際油價暴跌,而香港的油公司卻沒有跟隨減低車用油的零售價,這種情況十分不合理。油公司以本地的油站地價和租金差餉等成本飆升為由,作為油價減幅與國際油價脫節的理由,亦不符實際情況,未能作為油價減幅跟不上國際油價跌幅的理由。

本地的車用燃油價格直接關係到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質素,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百業蕭條,各行各業及市民大眾都處於十分困難的境況,正需要全社會上下一心,合力走出困境。而油公司的燃油價格居高不下,拒絕跟隨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而作出相應的調整,無疑令市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其中,尤以運輸業受到影響更為嚴重。客運業因疫情打擊旅遊業,市民減少外出,全港學校停課,一部分市民改為在家辦公,運輸量驟減,收入大受影響。貨運業則因全球性的經濟、貿易停擺,轉口貿易和出口貿易都大幅度地減少,致使貨運業的生計受到巨大衝擊。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但未能準確評估貨運業在疫情中受的影響,因而對業界的支援不足,已令業界充滿不滿的情緒。而油公司在疫情中,堅持不隨國際油價的暴跌,大幅度地調低車用油的價格,無疑是對貨運業的第二重打擊。

香港車用油價格貴絕全球,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民建聯、新民黨、工聯會等多個政黨的多名立法會議員已就事件表示關注,促請競爭事務委員會調查本港油公司是否涉及合謀定價的問題,消委會亦對本港零售油價仍然高企深表關注,政府當局不能再漠視這一問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