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吞吐量萎縮勢所難免 香港須從變局中尋找機遇

國際航運界研究機構Alphaliner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香港去年港口吞吐量首次跌出全球十大貨櫃港口之列,位列全球第11位,引發社會議論。隨着內地多個城市的港口碼頭建設不斷發展壯大,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重要轉口貿易港的角色弱化,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全球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正常結果,不必否認。但也不能因為香港港口的吞吐量萎縮,就對香港未來感到過度悲觀。香港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新發展條件下,香港的角色定位,積極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根據Alphaliner的統計數據,去年香港港口吞吐量約1434.1萬個標準箱,按年跌14.1%。上海港吞吐量約4,916萬個標準箱,按年升3.9%,位列世界第一,新加坡及寧波港緊隨其後,青島、深圳、廣州、南韓釜山、天津及美國洛杉磯/長灘港,則位列第四至第九位,杜拜傑貝阿里港則取代香港晉升第十位。

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持續萎縮,在過去20年間,逐步跌出世界前十位,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必否定。但也不能由此自怨自艾,一味悲觀慨嘆,甚至躺平。香港轉口貿易的萎縮,既是時代發展變化的結果,也是香港在國家發展及全球發展中角色出現轉變的結果,香港須實事求是地正視這一發展趨勢,認真研究分析未來的發展路向。

過去,內地的港口未發展起來之前,內地製造的貨物主要靠香港的港口轉口往世界各地,使香港成為全球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迅速發展起來,內地多個沿海城市的港口碼頭也迅速成長起來,大部分貨物已經不需要再經香港轉口往世界各地,香港港口的貨物吞吐量自然就會逐漸萎縮減少。再加上,去年因疫後復甦緩慢、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香港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往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港口貨物吞吐量進一步萎縮也在所難免。

從全球及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看,香港的港口吞吐量不可能回到過去,甚至想要重回世界十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香港也不必只盯着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升跌,不必為吞吐量一時的升跌而嗟嘆沉淪,而應該認真分析未來全球及國家發展的趨勢,思考香港港口的發展定位,找到推進香港港口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切入點,進而提升香港整體的競爭力。

反觀過去20年內,逐步超越香港的內地港口城市,他們的港口貿易不斷發展壯大,也不是天下掉下的餡餅,可以坐着輕易得到。正相反,這些城市的成功,一是準確把握住全球及國家經濟發展大趨勢下的機遇,二是各城市經過十多二十年的艱苦努力,克服許多困難,才取得的結果,其中也有許多經驗值得香港借鑑。

以上海為例,上海一直是全國最重要的工業重鎮,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經濟窗口,但受限地理因素,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只能依靠黃浦江的內河碼頭,無法停靠大型船舶,對上海整體發展造成制約。

當年,上海市從全球經濟貿易發展,以及國家整體發展的趨勢,作出認真的研究分析,得出在上海外海興建深水港,對國家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的結論。上海市投入大量資源,組織專家團隊設計方案,經過無數次爭議辯論,最終說服中央和浙江省,並克服了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在原屬浙江的大小洋山島興建了洋山島。洋山港自2005年第一期工程建成之後,經過10多年努力,現在已發展成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對國家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上海的成功經驗對香港具有啟示的意義。無可否認,香港正面對轉型期的一些困難,香港應積極看待這些困難,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解決困難的方法,尋找新的出路。在困難面前被嚇倒,逃不出沉淪的結局,相反,正視困難,積極面對困難,找到新的出路,就能將困難變成機遇,實現新的飛躍。

香港的港口吞吐量跌出世界前十位,並不可怕,怕得是香港因此而灰心、悲觀,失去了拚搏精神,香港須因應時勢的變化,從變局中尋找機遇,為香港未來發展闖出一條新的路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