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票價與利潤掛鈎方向正確 政府須以民生為重讓民受益

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檢討結果昨日(21日)公布,最新的改動是,將現有機制中的「生產力因素」改與港鐵前一年香港物業發展利潤掛鈎,票價加幅可按利潤水平扣減0.6至0.8個百分點。港鐵票價的「可加可減」機制在實際運作中,只加不減,令市民最不滿的是,港鐵公司藉政府的特殊政策賺取高額利潤,但仍年年加價,影響民生。政府首次將物業利潤與票價機制掛鈎,回應了一部分民意訴求,但市民注重的是實際,而非複雜難懂的方程式,政府仍應以民生為重,要讓市民得到真實的實惠,減輕生活負擔。

港鐵現有「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計算消費物價變動指數即通脹率,再加上運輸業工資變動指數,再減去設定為0的「生產力因素」,此外,港鐵每年提供0.6個百分點的特別扣減。不過,在實際的運作中,按此機制計算,港鐵票價名為「可加可減」,實則只加不減,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也只凍結加價。因而市民大眾對這一機制並不信任。

更令市民不滿的是,港鐵公司得益於政府的特殊政策,獨家經營香港的鐵路運輸,再加上有在鐵路沿線發展地產,獲得暴利,此外,港鐵商場、廣告方面的利潤同樣豐潤,幾乎年年獲得巨額利潤,但卻年年加價。市民普遍要求,港鐵的票價應與利潤掛鈎。

在新的機制之下,港鐵前一年的香港物業發展利潤,如在50億元以下,票價加幅可扣減0.6個百分點,如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則可扣減0.7個百分點,超過100億元,則最多可扣減0.8個百分點。不過,與此同時,將取消原有的0.6個百分點特別扣減。

新的機制中,加入物業發展利潤的元素,總的方向上看,是符合市民的普遍呼求的,這一點值得肯定。不過,俗話說,魔鬼在細節,政府與港鐵商議之後,推出複雜的方程式,而多名議員及社會人士則認為,新的機制之下,市民受益其實很有限,在未來的新機制之下,港鐵的票價仍然有可能只加不減,仍然有可能在得到數十億元,甚至過百億元利潤之下,仍然要求加價的情況。

舉例來說,港鐵去年香港物業發展利潤為104億元,在新的機制下扣減0.8個百分點,但在計算消費物價指數,以及工資指數,再加上其他各種因素之後,外界估算港鐵今年仍將加價2.45%至2.84%之間。也就是說,改變了票價計算的方程式,但市民其實受益不大,甚至沒有真正從中受益,仍然將面對港鐵票價年年加的問題。

計算票價的方程式十分複雜,並非人人都能看懂其中的關鍵所在,但市民最注重的是實惠,如果新的機制未能讓市民受惠,民生未能得以紓困,則社會的不滿情緒不會因改變票價機制而消失,反而會因政府及港鐵公司忽悠市民而更加不滿。

有些意見認為,港鐵是上市公司,有責任保障股東利益,政府雖然是港鐵的最大股東,但亦須顧及股東利益,必須在社會利益與股東利益之間尋求平衡。假如香港的鐵路經營是在公平的市場機制之下運作,這種意見還說得過去,但是,港鐵的經營並非完全按市場機制,政府絕不能以公共資源和市民利益,為個別企業保利潤。在港鐵票價機制之上,政府仍須以民生福祉為重,為市民把好關,制定出可以讓市民切實受益的合理機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