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翻新宜慎行 發揮特色覓出路

海洋公園尋求政府為公園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提供財政支持,預期計劃成本為港幣106.4億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指,公園翻新有助提升香港旅遊吸引力,亦可帶來社會效益,建議向海洋公園提供一次過資助,及推遲貸款還款期和豁免繳付利息約24億。海洋公園曾是香港的旅遊業品牌,但現時亦大不如前,吸引力下降,即使大幅翻新能夠帶來多大的效益,實屬未知。香港最大的特色在於「一國兩制」,如何發揮好這一特色,才是真正改善旅業困境的出路。

海洋公園曾經是香港旅遊業的地標和品牌,1977年建成後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來港觀光旅遊,高峰期海洋公園每年入場人次多達七百多萬,不僅是海洋公園自己的輝煌,也是香港的輝煌歷史,海洋公園為香港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也成為許許多多香港市民的共同記憶。但時值今日,海洋公園的吸引力持續下降,入場人數減少,而公園亦出現財政問題。

海洋公園伴隨着香港近半世紀的成長,相信絕大多數香港市民都不希望看到它逐步衰弱消亡,但是,對於政府一次過投資百多億的建議,仍然引起社會熱議,希望政府能夠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慎用資源。

海洋公園之所以吸引力大幅減退,入場人數大量減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來自周邊地區的同類主題公園的競爭。相比周邊地區新建的同類主題公園,海洋公園顯然出現了設施老化,吸引力下降等問題。但是,政府投入百億巨資是否就能夠徹底改變這種情況,根本性地提升競爭力呢?

其實未必,一來香港海洋公園受地理位置所限,不太可能大幅度擴大園區的範圍,亦不太可能新增較多的景點及遊樂設施;二來在競爭的環境之下,周邊的競爭對手同樣會因應海洋公園的新變化而作出改變,推出更多更具吸引力的設施。因而,政府增加海洋公園的投資,很可能只會帶來一時的效應,但並不能根本性改變海洋公園受到周邊競爭對手衝擊,削弱競爭力的現況,是否投入巨資,政府仍須三思而後行。

香港是個資源不足的細小城市,從旅遊業的角度看,香港沒有獨特而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原本是一個不利於發展旅遊業的城市,發展旅遊業要從香港本身具有的與別不同的特色去發展。

海洋公園1977年開幕,在過去40多年為香港旅遊業作出巨大的貢獻,主要是香港佔了先機,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先發展起來的國際現代化大都市,海洋公園不但與香港處於海邊的地理位置,以及香港是由小漁村發展起來的海洋性現代都市相脗合,同時亦與香港強勁的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中西文化薈萃的特色相脗合,因而成為香港的地標和品牌,並且在過去40多年推動香港向前發展。

時易勢移,隨着周邊地區的發展,海洋公園也與香港在其他許多領域一樣,先機不再,一些過往領先和具有優勢的地方,逐漸被周邊地區追趕,甚至已經失去了領先的地位。對於這種狀況,香港需要正視,更須要以務實的態度,為香港尋找準確的定位,讓香港重新建立新的優勢,繼續在區域內保持領先的地位。

與周邊地區相比較,香港最獨特的地方是「一國兩制」,以及中西薈萃的文化特徵,香港既保留了一些嶺南地區傳統的生活習俗,又有英式的生活方式,香港還是全球著名的購物天堂、美食天堂,又曾經是世界最安全的城市。這些優勢和特色,都是周邊地區無可取代的,亦是香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特區政府應考慮如何進一步強化香港的這些優勢,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以海洋公園為例,過去人無我有的獨特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而且,在周邊地區土地資源、人力資源、資金都優於香港的情況之下,投入巨資翻新海洋公園,亦不太可能創造出「人有我優」的優勢,不太可能令海洋公園重新創造輝煌,帶領香港旅遊業創造新的競爭力。因而,這樣的投資就令社會產生疑問。海洋公園值得去做的反而是從自身的特色中,鞏固和發掘出新的優勢。比如,可以思考如何讓香港海洋公園能體現出「一國兩制」所特有的優勢,如何體現出香港本地的人文特色,獨有的生活方式的特色,這樣才能增加自身的競爭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