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本港已經出現社區擴散的挑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再推出新的抗疫措施,宣布自周六(2月8日)起,所有從內地入境人士,須強制接受檢疫14天。而社會上則已經出現恐慌情緒,一部分市民買不到口罩,繼而在超市搶購米、油、麵等生活日用品,甚至連廁紙也搶購一空。抗疫除了必要的政策措施之外,最重要的是穩定人心,因應目前的社會情況和群眾心理狀態,特區政府有必要援請心理專家,協助安撫市民群緒,穩定社會。
本港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已增至21宗,正接受14天家居檢疫人士居住大廈,大幅增至78幢大廈或處所。疫病已從主要由內地輸入,逐步轉變為有可能在本地社區暴發,抗疫也必須由防範輸入,提升至社區防疫。而社區防疫必須社區居民配合,增加社區的抗疫科普宣傳,提升居民的心理和情緒疏導和撫慰,也成為當務之急。
從近期香港社會的情況看,由於口罩短缺的客觀困難,已經引發出群體性的局部恐慌。連日來,均有一部分市民聽信網上的謠言及不實傳聞,到超市搶購各類商品,從搶購消毒液、清潔用品,到搶購食品,米、麵、油、糧等,最近兩天則開始有人搶購廁紙,超市貨架上的許多商品,都被搶購一空。然後再有人將空貨架的相片擺上網,再度引起恐慌,於是更多人趕着前往超市搶購……。如此惡性循環,如果處置不當,很容易引發更大規模的群體性恐慌,令社會出現混亂,而影響抗疫工作。
口罩短缺是目前全球面對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在疫病的陰影之下,全球的需求量在短期內倍增,而主要的生產在內地,受疫情影響,可能有一部分廠家尚未能完全恢復正常生產。東南亞等其他生產地,同樣也出現需求大增的情況。所以,現在口罩短缺,並非用加強採購就可以解決。
香港政府和社會須面對現實,在口罩短缺的現實條件之下,請教專家,向市民提供做好家居防疫的各方面知識,務求教曉市民大眾,做好缺乏甚至沒有口罩之下的個人防疫抗疫措施,保障市民大眾能有基本的日常生活。
此外,因口罩荒而引發的人心慌的問題也不可忽視,由春節至今,許多市民都經歷了排隊數小時,而購不到一盒口罩的難忘經歷,這難免會引起一些心理上的驚慌,因而一旦社會上出現謠言,很容易就引發群體性的效應。對於這樣的社會性群眾心理,政府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引起重視,並採取措施加以防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打擊謠言。災禍起,謠言生,在疫病災禍之時,社會上容易傳出各種不實的謠言,影響社會穩定,尤其是現時網絡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謠言更易滋生,也可以迅速傳播,引發重大事件。政府當局必須全方位監察,及時澄清,糾正謠言,以保社會安穩。
其二,多做疫病的科學知識的大眾宣傳。社會人心不穩,市民容易驚恐,主因是對疫病的了解不多。這次疫病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開始時,包括醫學界和科學界對其了解都很不足夠,但隨着疫情發展,國家已經有大批醫界和科學界專家投入研究,全球亦有不少科學家在加緊研究,香港有一批世界頂級的傳染病學專家,政府應可依靠這些專家,在社會發放更多權威的知識,讓市民大眾能更好地科學抗疫,減少恐慌。
其三,政府有必要因應群眾心理的變化和發展趨勢,援請心理學的專家,協助疏導市民情緒。抗疫期間,市民須最大限度地減少外出,減少正常的社交活動,許多市民的日常生活發生重大變化,有一部分人甚至要較長一段時間待在家中,這容易引發焦慮等心理問題。一些市民每日接收大量有關疫病的負面信息,心生恐懼,也容易引起不安等問題。亦有市民因家居附近可能出現疑似,甚至確診個案,而心緒不寧。種種情況都有可能引起一些心理性的問題,甚至引發疾病。政府是否可以考慮請心理專家協助市民處理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設置專門的心理諮詢熱線,助市民解決問題?
防疫抗疫,一靠政府的有效措施,二靠社會大眾的齊心合力,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只有全社會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戰勝疫病。而香港社會近年受政治影響,爭拗不休。疫魔大敵當前,香港已沒有繼續內耗的本錢,只有暫停政治分歧,暫停無謂的爭拗,與政府一同合力,才是香港抗疫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