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政治是骯髒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那種骯髒。也有人說,政治是黑暗的,以權謀私、官商勾結、政治分贓、不擇手段,道德崩潰!還有人說,政治是殘酷的,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為了一已私利而冷漠無情。如果僅是這樣,政治只是「心術不正者」或者「有錢人」的玩物,骯髒的政治經由殘酷的手段帶給社會黑暗。嗚呼!
對於政治,更多的人或因失望而不聞不問,或因冷感而置身事外,或因忙碌而無睱關顧……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無論如何,政治關乎社會資源的分配,與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的,「政」是眾人之事,「治」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而從政者應以「大眾利益」為前提,並有效去管理及平衡各方利益。
2019年區議會選舉,在超過70%投票率,得票六四比之下,民主派大獲全勝。這次選舉的其中一大特點是,一大批從未參與過議會選舉的政治素人,但憑一個口號成功空降,搶灘當選。數據告訴我們,上一屆2015年區議會選舉中,75位首次「參選便當選者」中33人為30歲以下的政治素人。換言之,政治素人培養工作至少始於2014年。可以說,泛民主派抓住了香港政界新陳代謝的絕佳機會,加速了香港政治生態轉型與升級。他們掌握了香港社會已厭倦「老人政治」,以及不再信任被視為「政府分身」的建制派的政治心態,有計劃地培訓生力軍。
今時今日,建制派可謂別無選擇,需要另行籌劃具特色的左翼聯盟生態之路,而政治人材的培養則是唯一的出路。一方面,在建制派內積極改革、轉型及升級,加速培養青年接班人,包括中產階層和學生精英,給予成長機會與環境。另一方面,政治素人從政經驗不多,與資深政客間的磨合需時。或許,這給建制派換來時間爭取黃營左翼力量和學生精英。
培養傑出政治家是最終的目標。加強中華民族文化價值教育,培養充滿中國情懷,擁有國際視野的人材;通過歷煉,培養堅強性格,敢擔當,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甚至是對全世界有所擔當;並教導品才兩全的精英,將道德置於心中,掌握事物發展規律,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其中的關鍵在於理解政治、基於當前的處境,有德有才有能有力者才能帶給世人光明與溫暖。照亮前路,滿懷希望。
政治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細水長流的工作。反修例戰場上年輕人的「衝動」與「無厘頭」,也不是一日半年所能改變的。由始至終,教育是首要問題。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當然,單純的香港人也需要教育,需要更好地裝備自己,使自己具備基本的政治知識,使自己有能力去了解政治進而改變政治。
問渠為何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