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7月3日與傳媒茶聚時表示,其任內開始推動的通識教育,是造成現時年輕人問題的原因,形容通識教育失敗,「我自己也睇漏了眼」,要想辦法改。董建華之言,可謂切中時弊,香港的青年問題主要是教育上出了錯,而教育政策上的種種弊端,最為突出的就是通識教育的問題。現時在中學推行的通識教育,根本不可能達至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及高階思維的目標,反而是一種反中、反政府的洗腦式教育,其結果就是將心智尚未成熟的年青人推到與政府抗爭的前線,成為犠牲品,通識教育應該進行徹底的改革,甚至可以考慮取消。
香港六月發生的反修例引發的政治風暴,是香港各種社會問題的一次總體爆發,特區政府有必要認真檢討,深刻總結。一名只有14歲化名「陳文」的示威者表示,他有參與 6月9日、6月16日的遊行,最後參與闖入立法會的行動,他明知有關行為違法,仍願意去做。這名14歲的少年,應該仍然在中學讀書,他介入暴力衝擊立法會的行動,這一現象值得人們深思。「陳文」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參與整個反修例運動的示威者中,以年青人為多,其中也包括許多像「陳文」那樣正在讀中學的青少年學生,情況令人擔憂。
青少年學生為何要參與激烈的社會運動,甚至違法的暴力衝擊行為?如果深入調查背後的原因,不難看出通識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從社會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香港特區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視中學的通識教育。
一些國家和地區在中學推行通識教育,是將一些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理論和知識,結合當地的國家、民族和社會時事,讓學生加強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以及深度思維的能力。但是,香港的通識教育卻正好相反,撇開了中國歷史教育,刪除了國家和民族認同的教育,也沒有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基礎教育,直接向學生進行洗腦式的政治性的宣傳。
由於缺乏完善的通識教育的教材,一些學校在實施通識教育時,會將報刊雜誌的時評當作教材,這種做法也值得商榷。報刊、媒體的時評均受一時一地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受報刊媒體和作者的政治立場影響,不能當作嚴謹的學術文章用作教材,最多只能當作一種參考資料,供學生作多元化的思考。但香港許多學校、教師卻簡單地直接將這些時評文章作為教材,直接向學生進行所謂的通識教育。
香港的教師教通識科的手法也令教育產生偏差,教師本身具有政治立場,對社會時事有個人的看法,這本來也很正常,然而如果教師將通識教育課,異化為直接向學生宣揚其個人理念,個人的政治見解,這就有違教師的基本操守和教育的基本原則。個別學校的教師甚至借通識教育科鼓動、引領學生參與激進的政治運動,甚至違法的示威活動,這是十分不負責任的做法。
香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工會組織——教協,名譽上是工會組織,而實質上卻更像一個政治組織,政治立場鮮明,政治目標明確,經常地參與甚至策動一些香港的政治運動。香港的中學教師中,有六七成是教協會員,或與教協有聯繫,教協對教師可以產生較大的影響。因而,通識教育科為教協在學校內進行政治宣傳,提供了方便的舞台,這同樣難以令人接受。
香港社會近幾年來呈現一種泛政治化的傾向,讓社會處於分化、撕裂和不安的狀態之下,對香港整體社會已經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在中學推行洗腦式的通識教育,無疑是將泛政治化傾向進一步擴大化。政府須嚴謹審視現時中學通識教育,作出改革,甚至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