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藍白整合破局 台灣大選風雲色變 國民黨強強組合戰力驟增 賴清德未可安枕

台灣第七次領導人選舉正式展開,11月24日藍(國民黨)白(民眾黨)合作協商破局,綠營歡欣鼓舞,以為他們提名的賴清德躺着就可當選。然而,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次日領着資深政媒兩棲人趙少康前往登記參選,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認為可以拉抬侯的聲勢,跟賴仍可一搏,民進黨才又緊張起來。

文:陳國祥 圖: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網絡圖片

藍白合破局後,侯友宜(右2)選趙少康為副手,也是拋開柯文哲、逼近賴清德的高招。
藍白合破局後,侯友宜(右2)選趙少康為副手,也是拋開柯文哲、逼近賴清德的高招。

近期各項民調顯示,賴支持度下滑,侯與民眾黨柯文哲之間民調不相上下的「麻花捲」的情況改變,侯柯差距擴大。

依據《美麗島電子報》11月23日完成的民調顯示,在「賴侯柯」三人競選的情況下,賴清德僅以31.4%維持領先,侯友宜以31.1%緊追在後,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25.2%居末,賴、侯兩人僅差0.3個百分點。對於「政黨輪替」議題,有27.8%民眾支持讓民進黨繼續執政,但也有26.8%支持換國民黨做,只有16.5%支持換民眾黨做,另有2.9%支持換無黨籍做。

近半民眾希望政黨輪替

民眾黨最致命的是柯文哲(右)在藍白合協商過程中的表現。
民眾黨最致命的是柯文哲(右)在藍白合協商過程中的表現。

由此可見,近半數民眾期望政黨輪替,贊成民進黨繼續執政者和支持國民黨者在伯仲之間,而侯友宜遠遠落後賴清德的局面已經改變,兩人不相上下。

領導人選舉雖是三人競爭,但11月24日登記那一煞那,侯友宜就已逼近賴清德,柯文哲被甩到一邊。柯文哲原來顯著領先侯友宜,但逐漸被侯追上,而柯在藍白協商過程中的拙劣表現,讓民眾看穿他的本性,然後選擇財團第三代吳欣盈為副手,互補與加值作用遠遠低於趙少康,加上民眾黨缺乏基層組織與各類幹部,所以選戰中必然捉襟見肘,無法與國民黨等量齊觀,更看不到民進黨的車尾燈,被邊緣化是必然的。

民眾黨最致命的是柯文哲在藍白合協商過程中的表現。他先簽字在「誤差範圍」內讓分,後又編造理由反悔;最後又拉連署參選的企業家郭台銘主導協商,企圖經由密室協商逼侯友宜就範。結果被國民黨戳破。

柯文哲狂妄誠信破產

趙少康(左2)算是知識藍,論述能力很強,論事精準犀利,批判力強,可補侯友宜的不足。
趙少康(左2)算是知識藍,論述能力很強,論事精準犀利,批判力強,可補侯友宜的不足。

柯文哲堅持非他為正不可,遊戲規則一變再變,顯示韌性不足,誠信蕩然,而且自大狂妄,屢屢出言不遜,不斷羞辱對方。他既想國民黨和侯友宜為他抬轎,又想要郭台銘的資金挹注。結果簽約又反悔,比輸要翻桌,讓人看清他不堪為政府領導人。 相形之下,侯友宜在過程中表現的雍容大度、進退有節、穩健合宜以及最後的驚天一擊,高下立判。

藍白合破局後,侯友宜選趙少康為副手,也是拋開柯文哲、逼近賴清德的高招。侯友宜選擇趙少康為副手候選人,產生幾方面的效益:

1、趙少康算是知識藍,論述能力很強,論事精準犀利,批判力強,可補侯友宜的不足。

侯友宜趙少康互補作用

侯友宜在台灣中南部比較有吸引力,趙少康在北部較有親和力,兩人側重點一南一北。
侯友宜在台灣中南部比較有吸引力,趙少康在北部較有親和力,兩人側重點一南一北。

2、侯友宜本土色彩濃厚,過去與黨若即若離,跟民進黨關係密切,在公民投票等事情上未積極出力,對黨員參與重大選舉也鮮於出力,所以國民黨基本盤對侯不太支持。如果鐵票不踴躍投票,侯友宜基本票源保不住,將很難想像勝選。趙少康是外省人,屬於深藍,可以激勵基本盤大力支持,可對侯友宜發揮很大助力。

3、侯友宜在台灣中南部比較有吸引力,趙少康在北部較有親和力,兩人側重點一南一北;侯擅長閩南語演講,趙擅長普通話。兩人在爭取選票上有很強的互補作用。

趙少康去年為提振國民黨戰力而組成「戰鬥藍」,廣納有戰力的各地青壯輩。對於這次選舉,他信心十足,曾發豪言指出:「只要把柯文哲的民調壓縮到百分之二十以下,國民黨就能贏,有什麼難的?」他發的豪語雖是自我激勵,但不無事實依據,並非自大妄言。

藍白合破局,侯康配成局,代表國民黨從整合在野演變為整合內部,而國民黨的團結也有精進。當年趙少康領軍出走,創立新黨,後又經歷李登輝時代主流、非主流政爭,三十年分裂或分流沒有間斷。趙少康的回歸,象徵國民黨大分流時代終於畫下句點,本土藍與深藍攜手合作,近期在柯文哲惡言羞辱下,更是同仇敵愾,鬥志昂揚。

韓國瑜就位號召韓粉

賴清德(中)以為他「躺着選」就能贏的局面已經過去。
賴清德(中)以為他「躺着選」就能贏的局面已經過去。

國民黨另一個戰將韓國瑜也已就戰鬥崗位。他位列不分區立法委員國民黨排名第一的候選人,高舉政黨票之帥旗,力挺侯友宜,可發揮號召「韓粉」回流的作用。侯、趙、韓聯手,可調動選戰「棄(柯)保(侯)」齒輪,帶動政黨輪替的氣勢,有利於將在野選票往侯友宜的方向移動。

國民黨基層實力雄厚,擁有台灣四分之三縣市長,這次立法委員選舉無論區域或是不分區選舉所提名的人選都很優質,所獲評價為三黨之冠。這個組合遠優於民眾黨柯文哲的單槍匹馬以及薄弱的立委選舉候選團隊,甚至足可與民進黨比拼,無論是領導人或是立委選舉,都可一爭雌雄。

民進黨原來認定藍白不合毫無勝選希望,賴清德看到藍白最後協商宛如鬧劇,立即狂譏:「我們能把治國大任交給這群人嗎?」沒錯,柯文哲和郭台銘像是在演一場鬧劇,但當天馬英九、侯友宜、朱立倫三位國民黨人表現中規中矩,據理力爭而不咄咄逼人,受到羞辱仍保持風度。所以,協商雖然無所成,但國民黨和侯友宜面對衝突忍讓又節制的表現,受到民眾稱道,聲望趨於上升,有效拉近了跟民進黨及賴清德的距離,賴清德以為他「躺着選」就能贏的局面已經過去。

賴清德背負貪腐大包袱

賴清德最大的缺憾是必須承擔民進黨執政績效不彰而且霸道貪腐沖天的包袱。
賴清德最大的缺憾是必須承擔民進黨執政績效不彰而且霸道貪腐沖天的包袱。

賴清德最大的缺憾是必須承擔民進黨執政績效不彰而且霸道貪腐沖天的包袱。民進黨及包商一些貪瀆、徇私、濫權的弊案不斷被挖出,民眾要求下架民進黨的意志持續增強。賴清德近期民調下滑,民進黨多名立委選情告急,都與醜聞綿綿與疑雲幢幢不無關係。

政黨輪替已經蔚為台灣主流民意,現在國民黨推出強力組合,民進黨繼續執政出現夢碎可能。 民進黨近幾次大選操弄仇中、反中、抗中而親美、保台的宣傳,迎合當下台灣的民眾情緒,結果都大有斬獲,兩度在領導人和立委選舉中大有所獲。

戰爭與和平各地發酵

國民黨早前在台中市辦造勢大會,據報有2萬人到場。
國民黨早前在台中市辦造勢大會,據報有2萬人到場。

相對的,國民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飽受攻擊,致使原本的長處變成短板。這次選舉的民意趨向有所改變,民眾擔憂民進黨繼續執政將使台灣承受更大的戰爭風險,唯有換黨執政才能拆除戰爭引信,確保台海安定、台灣安全,從而讓民眾安心。 國民黨和侯友宜把這次選舉定位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頗有說服力,已經在台灣各地、各年齡層發酵,未來必將成為選戰主軸,對於民眾的投票抉擇產生重大影響。

尤其美國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的舊金山會談達成一些具體成果,對於兩強趨向良性互動與關係緩和頗有助益,民進黨無法從中美對立關係中煽動反中情緒,也無法從中說服民眾接受非他執政不足以保障台灣安全的虛偽宣傳,這對於藍綠競爭雙方的得失產生重大影響。

台灣六次領導人選舉,每八年出現一次政黨輪替,出現「八年魔咒」的規律,而且每次大選前的地方公職選舉,執政黨都大敗,其中緣由是中央執政表現不佳有關,民心思變,期望政黨輪替。當然,在野黨推出有競爭力的候選人也是關鍵。

國民黨地方包圍中央

侯友宜支持度穩步上升,不無可能在「棄保」效應發威下,最終達成政黨輪替的美好結果。
侯友宜支持度穩步上升,不無可能在「棄保」效應發威下,最終達成政黨輪替的美好結果。

這次大選,「八年魔咒」的跡象出現了,首先是2022年民進黨地方選舉空前挫敗,地方執政版圖全面退縮到北港溪以南,加上小小的外島澎湖,總共剩五縣市。國民黨大舉攻佔十五縣市,如同當年民進黨兩度形成的「地方包圍中央」態勢。

至於候選人的強弱,侯友宜的歷練偏窄,話術不強,被提名後的表現確實不符民眾對領導人格局與高度的期望,但後來漸入佳境,對台灣政事多能侃侃而談,出口成章。相對於其他兩位參選人,他顯得厚實、忠厚且可信賴,對他贏得支持頗有助益。這些因素湊在一起發威,已使台灣瀰漫第四次政黨輪替的氣氛。
柯文哲邊緣化呈下滑趨勢,賴清德支持度碰到天花板上不去的現象難以改變,侯友宜則像是倒吃甘蔗一樣,支持度穩步上升,不無可能在「棄保」效應發威下,最終達成政黨輪替的美好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