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午宣布決定優化輸入勞工特別計劃,輸入建造業及運輸業勞工,建造業輸入外勞考慮,上限1.2萬人,適用範圍優先考慮公營項目工項申請;運輸業方面一共輸入上限8,000名外勞,包括航空業配額上限6,300名及公共小巴、客車司機配額上限1,700人。政府解釋,適度有規範輸入勞工是不得不考慮的政策,以確保本港經濟有足夠動力發展,強調輸入勞工僅是應對短缺其中一個方法,會繼續加強本地培訓。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本港隨著人口老化,多個人口密集工種,特別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勞工出現短缺,政府決定透過優化輸入勞工特別計劃,輸入有關行業勞工,以應付經濟發展需要,而「本地勞工就業優先」是有關的大原則,但於種種措施下仍出現勞工短缺,需要適時作出調整。輸入勞工的工資亦不可以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輸入外勞的僱主要為每位外勞徵款400元,一筆過繳付,相關徵款會全數交予僱員再培訓局加強本地培訓工作,讓政府多管齊下應對勞工短缺情況,最多兩名本地人士配有一名外勞。
在住宿方面,僱主可安排外勞留宿內地,如果留香港,元朗潭尾社區隔離設施轉為中央宿舍,供建造業外勞居住。
黃偉綸解釋,如本地有積極培訓後,仍有人手短缺,適度有規範輸入勞工是不得不考慮的政策,以確保本港經濟有足夠動力發展。他重申,本地勞工優先的大原則不變。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宣布,建造業外勞考慮上限為1.2萬人,適用範圍優先考慮公營項目工項申請,在住宿安排上,建造業特別計劃的僱主要在指定地點提供住宿,包括工地宿舍或中央宿舍,政府將把元朗潭尾社區隔離設施立改成其中一個中央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管理。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運輸業方面一共輸入上限8,000名外勞,其中航空業配額上限6,300名外勞,大約為前線工作的一半,涵蓋地勤、機艙工作員、牽引車司機、客戶服務員等10個行業,大部份勞工可以住在內地。至於公共小巴、客車司機外勞配額上限1,700人,包括900名小巴司機,需持認可非本地駕照一年或以上。由於局方料大部份機場外勞會於內地居住,故每日跨境交通接送會由機場管理局統籌,交通費用則由外勞自行承擔,輸入外勞僱主就每位外勞要向機管局繳付每月400元的款項,交由該局運用,以資助本地前線機場員工的交通費負擔。
另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補充勞工計劃」下26工種建議准聘外勞,為期2年,包括售貨員,侍應生,收銀員,噴漆工、髮型師等。他又形容,香港現時勞動人口不足是結構性問題。2018年約有368萬勞動人口,但於2022年減至346萬,低技術人士減少約16萬人,而僱員再培訓局內就業掛課程資助額亦已由5,800增加至8,000元,有關勞工政策會雙軌並行,針對行業性計劃,將每半年向勞僱會進行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