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公布獲獎名單。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港大公共衛生學院病毒學講座教授裴偉士,憑冠狀病毒研究奪得「生命科學獎」。



大會指,今次頒獎是表彰袁國勇及裴偉士兩人發現冠狀病毒是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的病原,以及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為人類應對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起的傳染病,產生重大影響及貢獻。
另外,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張杰就獲得「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就由台灣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施敏獲得。獎項獎金100萬美元獎金,折合約650萬元人民幣。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3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未來科學大獎每年在中國北京舉辦頒獎典禮,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