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公立醫院集中資源助基層及突發危重病人

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須深化醫療體系改革,特區政府將全面審視不同醫療機構的職能分工。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醫療機構要各司其職,令整個架構更有效率,其中衞生署將卸除部分職責,回歸疾病預防控制、健康促進和監管角色;醫管局則主要服務弱勢社群、急症、危重及複雜病人等,危重病人若非弱勢社群,同樣不可免費就醫。

盧寵茂:改革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網上圖片)
盧寵茂:改革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網上圖片)

盧寵茂還指出,特區政府亦會積極發展基層醫療,計劃2026年第四季推出「社區藥房」計劃,初步估計每區設至少五六間「社區藥房」,配藥費用與醫管局服務相同,如需額外藥物諮詢會另加收費。他表示,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醫療改革較以往大,醫管局、衞生署和新成立基層醫療署會各自重新定位,三個機構各司其職,減少資源浪費。

他提到,衞生署以往負責的胸肺科、皮膚科等服務,將交醫管局和基層醫療署處理,以做好本身的疾病預防控制、健康促進和監管角色,「醫管局服務對象定位一直很清晰,主要面對弱勢社群、無經濟能力的人,以及急症、危疾、突發性疾病、較複雜需要跨部門合作的病例。慢病和偶發性的傷風感冒不應去醫管局,而是留給私營市場家庭醫生。」

另外,盧寵茂指出,特區政府將會研究更改目前醫管局對「弱勢社群」的定義,或簡化申請免費的程序,同時調整機制讓有經濟能力的市民負擔更多。他預計改革後,到公立醫院求醫的危重病人,如非弱勢社群均須付費,不能完全免費。

他指,醫管局定位是四方面,首先是幫助弱勢社群、貧窮、無經濟能力的人;其次是急症、危疾、突發性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第三是較複雜、要多學科、跨部門合作的病例;最後是培訓。盧寵茂認為,慢性病或偶發性傷風感冒,不應找醫管局求醫,而是應找家庭醫生,強調資源要用得其所,否則「培訓幾多醫生都好、都係浪費」。

至於一小部分基層低收入市民,例如接受綜援人士,或者家庭狀況很差要有社會福利援助,則會集中在現有的普通科門診去作照顧,包括令他們能夠參與慢病篩查。盧寵茂表示,改革後,危重病人並非不用付錢,會設收費機制,而經濟能力有問題的弱勢社群會有豁免機制。至於本身有能力的人則會稍為負擔多一些,從而令資助能更加針對性。

至於施政報告亦提出推行「社區藥房」,盧寵茂認為,其主要服務於公立醫院、居院舍或慢病共治計劃的病人,普通傷風感冒病人非服務對象。至於為何要到2026年才落實推行,他就解釋,藥物採購過程複雜,要建立藥物名冊,同時需要選址,培訓藥劑師相關運作流程,以及升級電腦系統等工作,「要做到市民真正會使用,必須要全港18區覆蓋,同時每區要有一定數量,初步估計每區至少要有五至六間,起碼要有合理距離,否則部分病人或會選擇距離更近的醫院。」

「社區藥房」費用方面,盧寵茂指出「醫管局一般病人,純粹以配藥計,費用不會跟醫管局取藥有差異,若要額外服務如做藥物諮詢,則由服務提供者,即藥劑師及藥房訂收費。」他表示,藥劑師業界對「社區藥房」計劃反應良好,認為不僅可以配藥,還可為市民提供用藥安全知識及作健康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