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時間進一步延長至6.1年,對於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能夠帶來多少幫助,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最終要解決的仍然是供應量不足的問題。他說,公屋申請人能夠提前上樓一年,但面對交通配套不足及區內物價貴,有可能招致投訴。
至於應否以社區隔離設施用作過渡性房屋,謝偉銓認為不應一刀切,部分市民考慮硬件和位置後,可能仍傾向選擇居於劏房,因此最重要的仍然是加快興建公營房屋。
而發展局早前公布修訂收地補償安排,將特惠分區補償制度由四級合併成兩級,並改為發展及非發展用途,增加發展需要收回農地的補償。謝偉銓表示,現有的收地框架沿用40多年,但新界偏遠地區的基建交通已改善,發展用途亦有變化,認同有需要檢視現有收地安排。
他又相信,加大補償金額短期内可以加快收地,但憂慮長遠會對市場買地價格造成牽制作用。謝偉銓又認同當局預計補償額會增加63億元,是低估實際成本,又稱金錢成本並非唯一因素,最重要協助上樓人士及作業者提升產值。
出席同一電台節目的選委界別議員林筱魯就指出,他當年在長策會時,公屋供應量已是「頭輕尾重」,多年過去,這個情況仍然存在,質疑當局在這方面做了多少工作。他認為如何利用新方法,壓縮程序加以改善,才是重點。
林筱魯又指,有關「特惠分區補償制度」修訂能否達到減少爭議及加快收地過程的目的存疑,認為無論如何訂定補償價,也不能完全排除爭拗。他說,於開始收地的階段派錢是好,但質疑蜜月期會有多長,認為收地面對的問題不只是金錢,還要兼顧重置安排。
至於社區隔離設施用作過渡性房屋問題,林筱魯則指出,隔離設施只能提供一萬幾千個居住單位,不足以令市民安心,建議政府聚焦長遠房屋建設,積極研究壓縮程序,解決未來5年土地房屋供應「頭輕尾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