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美娟:地區治理效能提升 今屆區議員效率高 關愛隊KPI已全達到

新一屆區議會運作超過半年,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令她感受最深的是現屆區議會辦事具效率,較過往大為提高。全體470名區議員在今年1月1日宣誓就任,迅速投入地區服務。她自己做了20多年區議員,最少也需要半年至9個月時間,才能推出首項活動,證明現時區議會的做事效率大為提高。

麥美娟指今屆區議員效率高。(網上圖片)
麥美娟指今屆區議員效率高。(網上圖片)
麥美娟出席地區活動。(網上圖片)
麥美娟出席地區活動。(網上圖片)
麥美娟指現時與年輕人越來越容易溝通。(網上圖片)
麥美娟指現時與年輕人越來越容易溝通。(網上圖片)

麥美娟接受電台《上任兩周年》系列專訪時透露,區議員的績效指標是以年計,要到年底才有最終數字。她一直有監察有關進度,並形容現時全部進度理想。至於是否每名區議員都做到《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的要求,麥美娟指出至今各區議員都能按《指引》要求工作,全體470名區議員,各人的處事手法不一,但她強調履職監察制度中列出的只是基本要求,如果熟悉地區工作,並一直有參與的人士,均能夠做到。

至於在新區議會設《履職監察指引》訂下出席率、開設地區辦事處等要求,麥美娟表示,新一屆區議員符合相關績效指標,過往議員在公共屋邨開設辦事處,需時10至18個月甚至更長,但本屆區議員全部符合要求,在3個月內開設地區辦事處,不單代表區議員本身積極,亦顯示政府不同部門「加把勁」協助區議員。

早前有立法會議員不滿公屋辦事處排位順序遜於區議員間選議員,麥美娟指出,屋邨辦事處租金相對低,一定較「渴市」,部分辦事處地理位置較好,自然會吸引更多人競爭。她強調,一直以相同程序處理租賃公屋辦事處,現時無論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都希望開辦事處,對街坊也是好事,她更笑言,以前區議員不一定開辦事處,甚至只以辦公地方作聯絡地址。

為配合特區政府提振地區經濟,今年1至5月區議會與18區民政事務處以「日夜都繽紛」為主題,舉辦一連串富有地區特色的活動。麥美娟認為,活動期間的人手和資源,都是由民政處從內部調撥承擔,而首輪活動已經結束,未來幾個月當局會考慮天氣及場地等因素,在適合的時間,再舉辦不同的地區活動。

關愛隊運作:令地區服務更暢順

從率先在南區及荃灣成立關愛隊以來,整體運作已約一年,麥美娟指出,目前正從服務範圍、人手及資源等多方面進行檢討,例如將部分隊伍整合,又或者調整服務覆蓋範圍,以令關愛隊日後提供的服務更暢順。

18區的關愛隊,負責支援地區工作,無論大廈停電、上門探訪長者、惡劣天氣善後等,均見關愛隊出動,似乎比區議員更活躍。麥美娟指出,關愛隊過去一年共進行9萬次探訪長者戶或有需要人士;提供9,000次家居支援服務,並且舉辦了逾3,000項地區活動,服務受眾非常多。

她更提到,今年4月,佐敦華豐大廈火災事件,以往遇上緊急事件時,社區未必有統一、團結的動員力量,但現時區議員、關愛隊有不同分工,分派不同人員前往醫院、庇護中心等地方協助;樓宇管理也是地區治理一部分,事後要繼續跟進,聯絡法團、業主等,因此,區議員發揮重要角色。

麥美娟表示,社會對關愛隊提出不同要求,反映社會越來越認同其工作,並非起初以為只是「派福袋」而已。她知悉經常有市民致電關愛隊要求協助,包括協助買餸、家居維修裝修等。關愛隊提供的服務,會視乎市民是否有實際需要,若由出行不便長者提出,「關愛隊可能每日幫佢買啲菜、生果、麵包之類」。

她重申關愛隊只是義工,部分人士放工後繼續為地區服務,地區治理上有成績,全賴熱心投入的關愛隊隊員和義工。麥美娟表示,現時每枝關愛隊兩年資助額為80至120萬元,成員主要為義工,希望在資源許可下,能夠給予關愛隊更大支援,提供更好服務。

麥美娟談到,關愛隊績效指標全部達到,下一步將研究如何令義務性質為主的隊員,更投入關愛隊工作,同時吸引更多人加入。因此,局方已宣布,推出「關愛隊傑出表現嘉許計劃」,透過嘉許個別義工、關愛隊隊伍及合作伙伴,營造合作氛圍,令一班有心人共同為社區做事。

至於關愛隊工作量多,麥美娟指關愛隊是地區服務上好夥伴,民政專員、區議員、三會委員等亦會參與地區服務。問及會否優化關愛隊資源,麥美娟指關愛隊每兩年資源約為80至120萬不等,他們很負責任地善用資源,加上地區內亦有「有心人」願意支持關愛隊工作,出錢出力。

至於目前關愛隊的組成,由身兼區議會主席的民政事務專員擔任總指揮,隊長及成員不少都是區議員,資源會否出現重叠情況,麥美娟就指出,區議員與關愛隊在資源運用上一向非常清晰,關愛隊只會將政府資助用於社區服務上,而區議員則只用於開設地區辦事處,提供與執行區議會職務相關工作。

她更提到,關愛隊是政府在地區服務上的幫手,區議會始終是一個諮詢架構,區議員提供的服務不一,例如一旦遇上突發事故的話,關愛隊會提供協助,讓市民可以安心,而民政處與區議員,就同時能提供協助,這種多方面的支援,對市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青年服務:願能反映年輕人所想

今年8月,本港將舉辦首次「青年發展高峰論壇」,麥美娟指出,將會邀請內地及海外青年領袖,來港出席不同主題講座,與本港青年交流,讓他們多了解世界和國家發展趨勢,預計有過千名青年參與。

她形容,兩年的民政工作,感受到與青年的溝通交流變得越來越容易,他們更願意表達意見及所想。回想上任之初,為準備《青年發展藍圖》,舉辦和參加了共170多場諮詢會,當時邀請青年出席及表達意見並不容易。但時至今日,政府舉辦各項青年活動或實習交流計劃均迅速滿額,反映出時下青年的心態,已有所轉變,而今屆政府相當重視青年工作和市民意見,獲得年青人信任,從而令溝通越來越容易。

此外,麥美娟提到政府舉辦的「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申請人數較去年倍增,今年有超過2,000名學生申請。局方希望能夠增加名額,但基於資源考慮,無論加額多少都不足以應對申請量。未來會多舉辦分享會,讓曾參加計劃的學生擔當「代言人」,向其他青年分享所學所得,啟發更多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