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一手住宅市場成交逾4,100宗增14.5倍 議員同聲讚好:撤辣是正確決定

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宣布就樓市撤辣,政府並於上月向立法會提交相關的《2024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下稱草案),該草案昨天(10獲立法會三讀通過。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感謝全體立法會議員就本港樓市全面撤辣的關注,又指自當局宣布「撤辣」後,樂見近日樓市再度活躍,強調要讓市民看到樓宇有持續穩定供應,建立市場信心基礎。

有地產業界人士指3月份新盤錄得超過4,100宗成交,較2月增加14.5倍,成交額超過420億港元,按月增加近11倍。(資料圖片)
有地產業界人士指3月份新盤錄得超過4,100宗成交,較2月增加14.5倍,成交額超過420億港元,按月增加近11倍。(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廖長江對草案表示支持,指樓市「辣招」實施至今已有14年,惟本港社會和經濟環境已大為不同,自2月預算案提出樓市全面撤辣後,有地產業界人士指3月份新盤一直錄得超過4,100宗成交,較2月增加14.5倍,成交額超過420億港元,按月增加近11倍。

立法會議員陳仲尼表示,本港2023年的一手、二手樓單位買賣總數只有4.3萬宗,相比2010年實施「辣招」時的13萬5千多宗,跌幅逾6成半,當中樓價400萬元以下的「上車盤」更成為重災區,2010年全年成交有99,000多宗,去年卻僅得7,101宗,跌幅有92%,故數據明確指出「辣招」實施,並沒有讓「上車盤」的交易增加。他認為影響樓市的壞消息似乎已出得七七八八,樓市撤辣雖是遲了一點,但畢竟是正確決定,讓樓市回復貨如輪轉的循環,連帶許多相關行業亦從中受益。

立法會議員鄧飛則指,辣招本來是藉着壓抑需求來平抑樓價的臨時措施,做法不是透過增加供應,而是壓抑需求來平抑樓價,可是辣招由實施至撤銷長達13年,外來炒賣和自住的需求同被壓抑。現時外在因素如全球經濟放緩,美國息口持續增高,即使樓價下跌亦不能令「無殼蝸牛」變得容易上車,供樓市民則面對資產價值下滑,從而令到負資產大增,會連帶對於銀行、律師、裝修、地產代等一系列依靠樓市的行業飽受衝擊,幸好銀主盤未有大幅拋售。

他說「穀賤傷農,穀貴傷民」的道理,放在樓市亦一樣,希望政府能透過長遠房屋策略等文件表達房屋政策取向,到底依舊以市場主導,讓地產繼續引領香港經濟;還是房住不炒,地產作為扶掖經濟的普通行業,政府應對土地房屋有清晰明確的表態,可以讓有意置業市民作出規劃,有樓市民可重組其財富組合,投資者得以調整管理預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