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1)各界倡議放過輕案 走向復和 反修例萬人被捕7,000人未起訴 青年「孭保」逾三年

「反修例」引發暴動,自2019年6月爆發至今已逾3年半,有超過一萬人懷疑涉案被捕,但時至今日,仍有多達7,000名被捕者未被起訴,換言之有近七成個案懸而未決。他們大部分是青春正茂的年青人,人生的「黃金十年」竟在苦候發落中蹉跎,學業、事業等人生規劃大受影響。

有關注涉反修例青年狀況的議員早前指保安局及警方已吐口風,將於本月(2月)內對上述7,000人、包括當中約900名涉及理大案件的被捕者,分為三類處理,視乎嚴重性而決定「檢控」、「繼續調查」或「銷案」。(註:迄至本月22日本刊截稿為止,政府尚未有公布。)

為了探討採用哪種方式處理最適當,《堅雜誌》訪問了曾接觸相關個案的法律界、社福界及宗教界等多個界別人士。縱然各界意見不一,但至少他們都同意,案件拖延太久對被捕者並不公平,既然干犯較輕微案件的青年這期間飽受折磨已等同受罰,其實可以「寬鬆對待」甚至不予起訴,讓他們能夠重新出發,社會能夠復和。

文:本刊記者 圖:黃冠華

蕭澤頤表示,涉及反修例風波期間犯罪活動的被捕人士共有10,297人。
蕭澤頤表示,涉及反修例風波期間犯罪活動的被捕人士共有10,297人。

今年2月14日,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向公眾交代,涉及反修例風波期間犯罪活動的被捕人士共有10,297人,其中2,928人正進行或完成司法程序;有836人涉及相對嚴重罪行,警方會繼續跟進調查。至於其餘超過6,000人的處理方法,蕭澤頤稱可望在2月內公布。而在「一哥」交代進展後,隨即有媒體引述消息指,餘下近6,500名被捕者之中,警方將會終止逾6,200人的調查,佔當中約96%。

不少被捕青年長期焦慮寧願坐監

林鄭月娥離任前曾表示,干犯輕微罪行且有悔意青少年,可考慮以警司警誡或簽保守行為處理,不留案底。
林鄭月娥離任前曾表示,干犯輕微罪行且有悔意青少年,可考慮以警司警誡或簽保守行為處理,不留案底。

反修例被捕者是否被起訴,當局遲遲未有最終決定,有議員一直跟進這議題。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向本刊表示,他接觸過的幾個被捕青年都承認,涉事時心智未太成熟,沒想過法律後果嚴重,他們都說:「我只是表達意見、提出訴求,誰知就被捕了,對人生計劃完全失去預算。」

除了前程被耽誤,不少被捕者更有一個共通的「焦慮徵狀」,「時常睡不着覺,因為覺得通常警方會清晨5、6時來敲門拘捕,令人很徬徨,經常覺得隨時會被拘捕、落案」;更有人因此情緒崩潰,向狄志遠哭訴:「你拉(拘捕)我就拉我算喇,我坐監就坐監,你話我有罪就有罪啦!」

面對檢控審訊及上訴 不知何時走完司法程序

反修例風波中判囚的被告眾多,懲教院所迫爆。
反修例風波中判囚的被告眾多,懲教院所迫爆。

大批被捕者感到前路茫茫,一向有提供法院社工支援的善導會,就針對因2019年社會事件後被捕、候審的人士及其家人,向他們提供社工輔導等支援服務,於2020年4月開始推行「法院社工服務2.0」計劃。

「很多時我們接觸的個案,都是第一次被捕或候審的『初犯』、『白手』,所以面對被捕的壓力很大。除了他之外,他身邊的家人也沒有相關經驗去處理整件事,可能被定罪、身份的轉變、由無案底變成有案底,再加上服刑、生活的轉變,令他們構成很大的壓力。」善導會法院社工服務督導主任葉志威引述個案,一些不論就讀高級文憑抑或專業課程的學生,由以往「讀幾年的course(課程),就知道何時畢業,可以計劃之後如何生活」,變成長期難以規劃將來,常想着「萬一案件被定罪、需要服刑,屆時是否要停學、退學,還是要重新讀另一個課程?」

只想盡快知道結果計劃好好生活

葉志威引述個案,指等待發落的年輕人難以計劃將來。
葉志威引述個案,指等待發落的年輕人難以計劃將來。

除了有些個案由2019年拖延到今天仍未知道會如何發落,即使有些已被落案的也未知何時可走完整個司法程序,「2020年頭起訴了,上年已排期審訊,但排到2023年尾審案,審到2024年初才完結。」另一樣被捕者擔心的是,如果判刑太重,不知將來要再花多少時間重建生活;即使判刑太輕,亦可能要面對被律政司上訴,等候上訴期又會令困擾日子再度延長。葉志威形容被捕者幾乎只能乾等,「就像你去做身體檢查後,醫生一直說未準備好檢查報告、仍在等候化驗結果,令人一直擔心;但其實不管是需要進一步做檢查、入院治療,還是無病無痛,我們都只想盡快知道結果,計劃好好生活。」

而接辦大量反修例案件的一名律師就表示,在運動中被捕年輕人始終會覺得前途未卜,有的因為獲警方保釋護照被扣起以至未能到海外升學,有的不能即時認罪放棄判刑折扣,為的只是想先完成學業,有的即使能繼續參加公開試的亦受心情影響以致表現欠佳。

即使已經投身社會,部分人由於要定期到警署報到,又或者保釋條件中包括宵禁令的,他們找工作時就感到掣肘處處,做長工的就擔心不知要如何向僱主交代,到審訊時又每天要到法庭應訊,未能請假便要缺勤,故惟有做上班時間較靈活的散工,當然收入及福利都不理想,更遑論職涯規劃及發展。
另外,在仍然未被落案或仍在等候審訊的被捕者心中,難免會跟已經獲刑甚至已經服刑完畢的其他示威者比較,拿他們的案情跟自己比,去估算自己的刑期,但又知道法庭判案不能一概而論,心情難免七上八落。眼見有人已經服刑完畢可以重新出發,又會感到心慌,質疑自己是否在磋跎歲月,未有一早認罪是否選錯?總之,仍未知道事情何時才能了結。

政府去年底轉口風擬「從輕發落」

鄧炳強曾說,「有法必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鄧炳強曾說,「有法必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反修例示威牽涉了大量青年和學生被捕,不少人曾提出若政府修補與青年的關係,將會是「社會復和」重要一步。其實早在2020年底,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已曾提出,對反修例事件中干犯輕微罪行且有悔意的青少年,可考慮以警司警誡或簽保守行為處理,此舉可不留案底。然而,相關做法當時曾引起爭議,被部分建制派抨擊「姑息罪犯」。

不過,隨着反修例示威偃旗息鼓、新冠疫情亦告尾聲,社會近月大致回復穩定,政府和社會各界近月對於未檢控案件的取態似乎進一步「鬆手」。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去年10月就反修例事宜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還在強調政府一貫立場是「有法必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如任何人涉嫌從事違法活動,包括煽惑他人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執法部門必定會追究其刑事責任。

但到去年12月14日立法會前廳交流會過後,當局口風似乎有所轉變。當日多名議員引述鄧炳強所稱,將會決定是否檢控約6,000名因反修例被捕但未被控的人。當時並有消息指,預料大部分個案會「擱置調查」,然而凡涉及《港區國安法》及其他嚴重罪行,便不適合「銷案」。其後,議員引述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指,警方爭取2月內交代對該批個案決定檢控、續查,還是銷案。

管浩鳴: 社會一直逃不出這個陰霾

管浩鳴留意到反修例事件中,政府的檢控態度,
,於去年12月開始軟化。
管浩鳴留意到反修例事件中,政府的檢控態度, ,於去年12月開始軟化。

剛成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向本刊表示,他亦留意到政府對於「反修例」被捕者的檢控態度約於去年12月左右開始軟化,相信政府當時有意向年青人給予機會才會「放風」。管浩鳴跟政府討論後,理解當局對被捕者是否網開一面,除了最主要考慮相關案情嚴不嚴重,還可能需要被捕者承認案情、甚至認罪,並非完全由政府說了算,「他們(政府)亦想盡快給予結果,但你知六、 七千名被捕者不是一個小數目。」

管浩鳴目前接觸的被捕個案,「孭保期」長則3年,短則也有10多個月。反修例案件仿似沒完沒了,不但令被捕者深陷困擾,管浩鳴坦言自己的心情也受影響:「我們時常聽到新聞又控告某些人,彷彿社會一直逃不出這個陰霾,我不想社會時常提起這些事。」他認為是時候為「反修例」畫上句號,讓大家盡快重新投入正常工作,「如果有些個案是一定要控告的,不如就快點控告;如果有些案件真是不太嚴重,其實(政府)會不會考慮用其他方法去處理呢?」

有倡議社會是時候復和

管浩鳴(右)說,因為陳同佳(左)案引發反修例事件,十分可悲。
管浩鳴(右)說,因為陳同佳(左)案引發反修例事件,十分可悲。

3年過去社會已經由亂入治、疫情亦剛走出陰霾後,不少人提倡是時候在「懲」與「教」之間取得平衡,讓社會走向復和,亦有助重振經濟。支持復和的管浩鳴認為,如果「反修例被捕者」這問題一直存在,對整個社會仍會構成抗衡張力。假如被捕青年真的接受政府的橄欖枝,管浩鳴希望他們不要再意氣用事、受人唆擺,「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因為一個嫌疑『殺人犯』(陳同佳),他要被送回外地去受審,觸發到多年來香港與內地、台灣之間的引渡問題,結果怎可能會弄出今日如斯田地?」

狄志遠亦慨嘆,7,000名被捕者直到今天仍需「孭保」,對他們本人和家人都構成沉重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我覺得已經夠了,如果你說要懲罰,這幾年對他們的折磨已經足夠。」他認為社會應步向復和氣氛,建議政府要將社會運動的包袱放下,以寬容之心主動復和,除了干犯嚴重罪行的人得到法庭判決,其他的政府可寬鬆對待,慢慢修補心結,「如果這幾千人仍然在案,大家仍然不服氣,覺得政府仍沒有伸出橄欖枝,我認為無法『擺平』件事。」

99195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