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反修例運動演變成黑色暴力,商戶做生意已很吃力,而重災區正正在零售、餐飲、旅遊等行業。在這艱難時刻,有間粵菜小餐館在佐敦開業,年輕老闆娘阿玲無奈承認「黑仔」(倒霉),但作為福建人,卻有一種叫「愛拼才會贏」的精神,讓她繼續堅持下去。
文:周 萱 攝影:Jo
在疫情和限聚令之下,外賣可能是飲食業的一條出路,然而阿玲兄妹的小菜館,為保質素,竟然一直都謝絕外賣。這間有點奇葩的餐館,是一位80後女孩阿玲與她二哥的心血,在他們的悉心經營下,餐館度過了一個接一個的危機。
疫情無了期 惟有妥協
他們一直認為,餐館規模雖小,但也要講究真材實料,食材要新鮮及足料,盡量令客人感受到有「鑊氣」,享用到食物的新鮮度及大廚用心做出來的風味。每位廚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風味,這是美食的靈魂所在,外賣食物就完全失去了這份味道。
然而,第四波疫情來臨後,他們終於要跪低。阿玲說,為了生存她說服了二哥做外賣,甚至擴大至到會,儘管這令小菜館的出品質素或會有所影響,但在無可預知的疫情面前,小菜館都要順勢轉身轉型。
為圓夢想 兄妹檔創業
阿玲大學讀國際貿易,對餐飲業一無所知 。她甚至不願意入廚房,不喜歡烹飪,不過阿玲的二哥卻是一位民間「廚神」,自小就入了行,由普通餐廳做到知名酒樓後廚掌勺,全憑一股對美食的熱衷,有時二哥會在家中煮幾味,也令她齒頰留香,印象極深。阿玲知道二哥有個小小夢想,就是開一間自己的小餐館,可以隨意與大眾分享自創的美食。
2019年機會來臨,兩兄妹開始籌辦一間粵菜小餐館——和薈館。未想到下半年香港開始了反修例運動,籌備階段還算能應對過去,年底眼見各種衝擊行動幾乎也到了極限,兩兄妹心想,都應該收尾結束了吧?於是,膽粗粗正式開業。未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開業未幾,新冠疫情來臨,市面蕭條幾乎無人在外用餐,靠晚餐及宵夜為主的小小餐館,門堪羅雀。
馬死落地行 事事親力親為
阿玲說,當初接手時,因一些手續未及時完善,所以沒有資格領取政府的抗疫津貼,儘管店舖在運作,但卻無法拿到任何補貼,只好硬撐下去。
為甚麼這樣「黑仔」?阿玲心想,如果不是疫情的話,她不需要每件瑣碎事都要親力親為,因為在疫情期間根本就不敢請人。她心中的打算是白做沒有關係,只要不虧蝕就可以。所謂馬死落地行,往時連家務也不做的她,開店後竟然要幫手清潔客人喝醉後的嘔吐穢物,那一刻讓阿玲有些懷疑人生。
顧客支持 捱過第三波疫情
雖然在黑暴中開業,但食店卻一直成長,甚至在疫情初期,也沒有太大影響。捱過第二波疫情後,眼見餐館快有起色,可是第三波疫情又再爆發。阿玲說,當天早上醒來看新聞,發現其中一個疫情爆發點竟然與自己的餐館在同一條街,相隔約10個舖位,她無法控制地大哭了一場。
此時電話響個不停,全部都是取消訂枱,到剩下最後一台,她乾脆打電話給客人:「你們別來了,健康要緊!中招的舖頭就在附近。」但對方竟然說:「不,我們一定要來支持你。」後來,阿玲知道這枱客是傳媒界的朋友,令她非常感動,瞬間感受到有一股力量支撐,她又默默對自己說,要繼續走下去。
第四波疫情 沒選擇只有做外賣
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第三波疫情捱過,第四波疫情又來臨,政府宣布停晚市,而一直靠開晚市及宵夜的和薈館面臨停業。這段期間剛好碰上聖誕節和新年,這些日子原本以為可以多做生意,現在一切「泡湯」。在沒有選擇之下,菜館開始做到會也要做外賣,目前這兩種訂單各佔一半。實際上疫情肆虐,訂單不會太多,但都要照做,做得一單是一單。
經過了幾波疫情,阿玲覺得每波疫情對她來說都是新挑戰。她說,經歷連串風波,餐館累積了一定客源,她深信只要疫情回落,顧客一定會回來。
另外,在千呼萬喚之下,疫苗終於出來,阿玲覺得未來有前景有希望,隨着市場情況轉變,她自信一定捱得過去。
家庭式生意講究的是人情,阿玲始終相信,只要真誠地不斷付出,未來就會有好結果:「這就是我們福建人說的,愛拼才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