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大閘蟹、演唱會門票,甚至聖誕樹,Facebook專頁網店應有盡有,但其實不少都是騙徒,苦主入錢後卻收不到貨,騙徒則逃之夭夭。
有苦主於Facebook開設「FACEBOOK假專頁(網絡)受騙苦主關注組」,向假專頁「派嬲」,避免更多市民上當。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去年(2021年)首9個月數據顯示,約有6成網騙都在Facebook發生,比例更是越來越大。雖然追查十分困難,但他呼籲市民 ,一旦被騙還是必須盡快報警,切忌覺得「少少錢」算數。
文:葉佩瑜
360元10條日東卷蛋、450元一斤北海道元貝、588元一公斤A5和牛,「執笠清貨」特賣……Facebook不時會彈出跳樓價廣告,價格誘人,輕易吸引了不少網友注意。「FACEBOOK假專頁(網絡)受騙苦主關注組」成立了短短約9個月,已累積超過17,000名成員,當中不少是苦主,亦有經苦主提醒後逃過一劫的市民,他們不時會向假專頁「派嬲」,並發送私人短訊,提醒企圖光顧假網店的市民。
苦主買「封門柳」過數後被封
苦主Sarah分享自己的不快經驗,她曾經在Facebook 的Pop Up推廣中,見到一個名為Creattive Gráfica的專頁,因為覺得價錢抵,於去年11月12日購買了320元封門柳(牛的橫膈膜肌肉 ):「本應翌日下午4點送貨,但收不到貨,問專頁送貨未,帳號立即被封鎖,而專頁所列的電話號碼原來是空號。」她說自己有朋友亦曾經中過網騙陷阱,損失了800元,當時那位朋友報警後發現沒有作用,因此她本來不想報警,但有另一位朋友勸她,故Sarah有時間就到警署落口供。
Sarah在付款前其實就半信半疑,不過覺得「只是300元」,於是放膽一試。Sarah一直有在Facebook購物的習慣,但頻率不多,經過今次被騙後,應該不會再在Facebook向新店家購物,除非有朋友光顧過之後推介。
由於自己之前曾經是Facebook賣家,Sarah被騙後細心回想,騙子其實有好多疑點,包括:低金額都願意送貨、留言回覆速度很快,試問一間真正店家,豈會有時間每分每秒都回覆留言?
去年首9個月網騙涉款逾6,000萬元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表示,網購騙案一直都有:「前年疫情最嚴峻時,網上出現好多賣口罩騙案。經過一年多疫情,不少市民已養成了網上購物的習慣。」從以前網上買手袋、波鞋、演唱會門票、口罩;到現時買海鮮、米、化妝品等等,於是騙徒有機可乘,利用網絡行騙。
葉卓譽透露,警方去年1至9月共接獲4,272宗相關案件,涉及損失超過6,000萬元,網騙佔整體科技罪案比率高達3成6,但與前年相比,由於當時有大量口罩騙案,案件數字高達5,321宗,因此無論金額或案件數字都相對下跌。葉卓譽解釋:「去年1至9月,大概6成網騙都在Facebook發生,比例更越來越多,情況值得關注,其次是Carousell。」
騙案涉海外平台追查極困難
網騙都是透過轉帳收錢,不少市民質疑警方有戶口資料都追查不到騙徒。葉卓譽解釋追查網騙有一定難度:「Facebook是境外平台,香港警方向境外機構或內容供應商索取資料有一定挑戰,其次是許多騙徒會盜用別人的個資去開設轉數快戶口,或以黑市途徑買入戶口收錢,加上部分轉數快戶口持有人並非香港人,因此追查有一定難度。」他補充,除香港身份證外,部分海外身份證、護照,甚至是雙程證都可開通本地電子錢包,連接轉數快,一旦案件涉及海外元素,會令追查更加困難。他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斷定騙徒來自那裏,但部分騙徒用字習慣真的不像土生土長香港人。
葉卓譽強調,警方一直有跟支付工具公司緊密聯繫及合作,希望將收取黑錢的戶口繩之於法,他們一直都很配合,警方亦不斷有大大小小行動,成功拘捕不同的網騙團伙:「進行網騙成本相對較低,不少騙徒覺得有利可圖於是加入行列,加上涉及金額不多,不少市民覺得三幾百元,即使被騙也無太大損失,戒心會較低。」
「鐵將」行動拘捕34男18女
葉卓譽解釋,市民網購前較少會搜尋資料,了解網店開設了多久?是否真網店?商譽如何?見到有興趣的貨品很快就決定光顧及轉帳,即使最後收不到貨,由於涉及金額不大,都會較遲報警:「騙徒可以一邊向真網店買貨,另一方面騙取受害人將錢轉帳予真商戶,製造『三角短傳』格局,真網店未必會發現原來收取的款項是來自騙案受害人,當警方找到真的網店協助調查時,才發現對方是正當生意,令追查幕後主腦有一定困難。」經過「三角短傳」後,騙徒免費獲得真貨品一件,付錢的卻是受害人。
為持續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葉卓譽透露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已聯同各警區刑事部人員,於去年7月2日至8月5日進行代號「鐵將」(Iron Warrior)行動,用「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的罪名 ,共拘捕52人,包括34名本地男子及18名本地女子,年齡介乎19至60歲,團伙涉262宗網上購物騙案,共涉150萬元騙款。行動中,警方檢獲3部手提電腦、21部手提電話及5張提款卡等證物。
假專頁5大特徵網購前應留意
進行網騙的都是假專頁,葉卓譽解釋假專頁一般有幾個特徵:一、專頁一般只開設了數天或數星期;二、沒有實體地址、電話、商業登記及食物進口許可證;三、積極刊登廣告提升知名度,聘請網絡打手讚好留言,製造多人光顧的假象;四、一般以個人名義轉數快戶口收取款項,絕少以公司名義登記的戶口收錢。最後,假專頁一般會較少帖文,即使有都是偷圖,偷取其他網店的圖片。
「騙徒出售的,很多時都是時令貨品,潮流興大閘蟹便賣大閘蟹,興那個歌手便賣那個歌手的演唱會門票。雖然他們手上沒有貨,但輕易可在網上取得圖片。假專頁發帖很快,賣廣告可能只花一元便觸及到10個新用戶,犯罪成本非常低。」葉卓譽說,網騙會隨年代演變,以前網騙散布在不同平台,較多人使用拍賣網站,但現時其中一個拍賣網已於2019年倒閉。
現時香港市民一般會集中在2、3個主要平台進行網購活動。付款方式方面,以前轉數快未推出或未太流行時,騙徒一般要求苦主透過銀行轉帳,現時則多數使用轉數快:「電子支付的便捷同時會帶來壞處,令騙徒有機可乘。」
第三方付款平台在港未流行
以前到銀行以個人名義開戶,本人起碼要親身到銀行,要有身份證,住址證明等等,經一輪核實才能成功開戶。若以公司名義開戶,亦要有商業登記註冊。葉卓譽表示,現時是轉數快年代,電子錢包可直接轉駁到轉數快平台,開設電子錢包的驗證及把關,相對無本人親身到銀行開戶來得仔細。葉卓譽透露,警方一直有與監管機構進行商討,研究如何在市民便捷與盡職審查、規範之間,取得平衡。
被問到外國有Paypal等第三方平台保護買賣雙方,葉卓譽認為,內地或外地都有網購平台透過第三方付託平台方式進行支付,當顧客付款之後,款項會先保存於第三方平台,待客戶真正收到貨,才會將款項交予賣方:「這的確是一個保障買賣雙方的途徑,但香港市民暫時未有這習慣,很多網店亦不接受這種支付形式。」除此之外,葉卓譽更發現不少市民會於連登、Telegram等匿名地方進行買賣,如最後真的收不到貨,追討方面則更加困難。
葉卓譽提醒市民,如要安全網購,市民應盡量光顧官方平台,或是信譽良好的網店、賣家,並且留意網店註冊日期、交易評價及信譽評級,盡量當面交收或以貨到付款方式交易;亦要留意轉數快户口性質,如收款方是個人而非公司帳户,應加倍小心。如在社交平台光顧商戶,市民應留意該商戶的「專頁透明度」,以了解更多專頁資訊;光顧前更應搜尋賣家專頁的帳號名稱、電話號碼及銀行戶口號碼,了解是否有負評,並以賣家提供的貨品圖片作「反搜尋」,如果是偷圖或有負評的話,就應加倍小心。
警方籲市民增強「數碼素養」
萬一真的上當,葉卓譽提醒苦主要保存相關交易截圖及與騙徒的對話紀錄、轉帳紀錄,並即時報警。他認為,網上購物之所以容易令市民受騙,除了是表面上方便、便宜,有機會買到限量貨品,更因為網上有很多資訊,難分真假:「退後一步講,即是跟大家的『數碼素養』有關係,例如:如何分辨真假資訊?現時很多新聞會被『內容農場』複製,隨便改少少便可放到另一平台賺取廣告費,有些內容則明顯是造假,或含有假資訊在內。」
市民難以分辨網上資訊真實性,亦沒有意識及警覺性去認清事實、查證資訊,會有很大機會被騙徒發動「釣魚式攻擊」。葉卓譽舉例:「網購時,市民不清楚商戶真假;又或者隨便與網友結交,甚至成為戀人,掉入網戀陷阱。正如某些年輕人會受到假資訊誤導,對政府及社會有誤解,對自身來說都會構成危險。警方因此認為提升市民的『數碼素養』非常重要。」就此,警方較早前已推出一個名為「守網者」的網站,從網絡常識、保護裝置、網絡罪案、網上不當行為及不良內容等多方面向市民提供資料,期望喚起市民對網絡安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