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歷三個月動盪,社會嚴重撕裂,數月前民望還算不差的特首林鄭月娥,到今日面臨管治危機,雖然她三番四次認錯,承認自己完全失敗,又承諾會一改施政作風,並會謙卑細心聆聽市民訴求,可是動盪並未因此而停止。對於如何修補社會撕裂,有人認為應由房屋着手,認為年輕人如能盡快上樓改善住屋環境,給年輕人置業機會,會讓年輕人對社會有承擔,在行動前會三思。
人人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措施修補撕裂,身兼監警會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說,止暴制亂不一定要動刀槍,派糖也不能做到長治久安,需要變革的,是政府、是管治團隊。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向特首進言,解說政策技巧又差,謝偉銓認為,政府必須解決一籃子問題,方能帶領香港走出困局。
文、圖(部分):本刊記者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說:「派糖不是不好,但都是短暫,長治久安才是重要。」今時今日碰到如此嚴峻的時刻,真的要認真思考,不是一招半式可以處理:「就算現在的問題告一段落,也不代表問題不會再來,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
政府應發動民眾向暴力說不
中央和特區政府目前主力「止暴制亂」,要一切暴力盡快平息。謝偉銓認為:「止暴來說,你說警方要執法、法庭去判,這是有效果的,但這不是唯一和最佳選擇。」「止暴制亂」不一定要用警棍,引導社會向暴力說不,也許更好。
「和平示威是香港人享有的自由,大家都接受。但表達意見時,應該對使用暴力的人說不。」謝偉銓認為,只要向暴力說不的人越來越多,使用暴力的人會「知所介懷」,便會減少:「這比要利用警方捉人,法庭判坐監更好。」謝偉銓認為,政府應傳遞和平訊息:「當你姑息、接受甚至支持使用暴力時,不會為各方面帶來好處,亦不會令香港改善任何不足之處。」
要理解年輕一代的思想和遭遇
謝偉銓說,治亂、治理香港的「爛攤子」很重要,政府在治亂方面要下功夫,要回應某些方面的訴求﹕「咁多人走出來,成因不是一朝一夕,是積累下來的,部分問題可能在回歸前已存在。」謝偉銓認為新一代人的思想和遭遇,和上一代人有所不同,看法也有所不同,政府的政策不可以太因循:「好多時都係打到嚟先做,唔係主動去諗。」所以就《施政報告》來說,特區政府需要一個變革。
政府管治出問題 變革方能重生
謝偉銓強調,「變革」不是革命,而是在政府的管治、架構內實施。另外,要做到良好的溝通以及政策表達,更重要是如何更貼地知道民意,讓民眾知道政府推行的政策所帶來的好處:「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得到,以前政府就是因為這樣,只着眼於目前,結果所推行的東西不單得不到效果,反而製造更多問題。」
對於管治的問題,謝偉銓認為目前各個問責局只負責自己的一部分,少理別人,是「冇團隊」的作為:「特首一個人做得幾多嘢吖﹗所以要靠團隊。」他以《逃犯條例》的修訂工作為例,指工作不只是保安局的事,經濟、商業、專業界別;甚至是公務員的角色也很重。謝偉銓對問責局正副局長以及公務員建議:「回歸之後是我們話事,不能只是像回歸前般按本子辦事,公務員從來沒有想過,可以為香港帶來甚麼願景。」
政府「冇團隊」年輕人「冇未來」
關於青年人問題,謝偉銓說,有大學生向他訴苦,他們畢業後,薪酬、物價、房屋三方面的比例,和二、三十年前「冇得比」。他們心中的想法是:「你哋就好啦。」
「我對他們說,大家不用去比較,其實他們在某些方面比上一代人幸福,例如多了很多人大學畢業。掉返轉頭諗,個人會開心啲。」
謝偉銓認為,年輕人的確面對不少問題,政府必須正視﹕「物價高漲、無前途、看不到向上流的機會、房屋方面默默耕耘但目標越來越遠。」如果政府漠視年輕人,會令到年輕人更「激」:「係激氣同使用更激烈的手法表達。因為你﹙政府﹚都聽唔到,或者我講完你都唔理我,於是慢慢令大家不滿,群組間都在『呻』,沒有講一些開心事,社會只要有小小事作燃點,便會像炮竹爆出來。」
產業單一化 繁榮障礙點
「中央成日講,香港要保持繁榮穩定,我覺得而家要先講穩定,但當然,有不同持份者很緊張繁榮的一部分,能否搵到錢。我的想法是,香港在過去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產業偏向單一化。我從事房地產多年,房地產這方面﹙令﹚很多人都發達,但我覺得我們是否還要用這些模式,令到香港有所謂嘅『繁榮』呢?」謝偉銓指,香港單單靠金融、地產,規模和就業人數「咁小的行業」,不能滿足全港市民,產業單一化是一個問題,而如何令香港市民穩定,亦是政府必須處理。
「政府有咁多諮詢委員會,真的要檢討下委員會的用途和角色。其實有時委員會有一些好的建議,政府的回應是否過慢呢?有些建議又是否可執行呢?政府內部的程序又會否過分官僚化呢?」謝偉銓說自己也曾在政府工作,那時候每處理一個問題,都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門,但我們有「話事人」會作出結論,與目前政府內的情況大不同:「大家咁高咁大,結果給人左推右推的感覺。」
部門向特首進言 要有技巧
對於由特首主導,強勢推行政策,這樣做會否令團隊無法團結?謝偉銓認為,特首「行先」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推行過程,過去是太個人化,但你一個人可以做到幾多嘢?政策影響社會每人,大家是否要摒棄太個人化的做法?個人領導可以有主見,但亦要聽別人的意見。
「林鄭月娥作為特首我尊重,但她其實應該要想想:『只有我一個得唔得呀?一日發生咁多事,700萬人!』」謝偉銓認為,特首是一個掌舵人,應該要託付其他人分擔工作。除了特首,如何發揮團隊的問題,也值得「坐埋一條船」的行政會議成員、問責局長、甚至是高級公務員去深思。
謝偉銓又以商場慣用的招式來理解政府的運作問題,例如老闆想做一件事,作為團隊的一份子,你要有技巧地去表達意見,而不是「你話㗎嘛」之類的心態處理問題,這正是團隊成員如何去發揮自己專長,集思廣益然後做得更好。
謝偉銓又再以《逃犯條例》為例,推行甚麼政策,當然是由特首決定,但當過程碰釘時,例如涉及政制及內地事務範疇要處理,便要提出目前的修訂可能引伸好多問題,要先處理好才可繼續推行,時間表也可能要調整,這才是團隊應該要做的工作。
先處理治身問題再治港
管治團隊應該先處理好自身問題,才再推出紓解民怨的措施。謝偉銓說:「這很緊要,因為推出來的政策不能對症下藥,便等同浪費時間資源。」
除了自身變革,謝偉銓又認為,目前的政策不夠貼地,既不知地區反應,亦沒有理想的收集意見方式,其中一大原因,是作為地區及政府橋樑的民政事務工作做得有不善之處:「改革之後各區的民政事務專員,又或者是民政事務總處,要在這方面有所加強,局長是否要直接接觸地區中受政策影響最多的群組呢?不要單一只靠某些本身已有取向的團體或人給與的意見。」至於常任秘書長亦要扮演更重要的角式,負責執行和技術處理,在分工合作下調整政策工作。
搶快報消息 爭取輿論支持
另外,謝偉銓認為政府對市民的溝通和政策的表達上,亦有改進空間。他說回歸後社會自由度大了很多,媒體方面往往因為政府反應太慢,而只報道自己的觀點,少提政府想大家知道的東西,焦點或被模糊化:「這方面政府多年無改善,一份通告要幾個部門審批字眼才公布,結果得到的效果是無效果。」
謝偉銓說,政府的通告長篇大論無人睇,而傳媒在第一時間報道出來的內容及觀點,令市民對政策的第一印象已經好深:「你再出詳細的,就算你是對的,也無用了。」所以政府如何將你想要巿民知道的東西,有效和容易讓人吸收,也是一大學問:「正正反對派在這一方面比你﹙政府﹚做得高。就好像一場球賽,10比0。我不是要求你羸,我希望你起碼9比1或者8比2先吖。」
讓社區承擔更大管治角色
最後謝偉銓又建議,日後地區在管治上應負擔更大角色,比如地區衞生清潔方面:「除了給他們監察角色,還可給他們一些話事權。」權力下放到地區,就算地區人士犯錯,由地區負責,而政府都「揹得起」:「好過你而家搞清潔、搞老鼠,你中央攬埋來做,人哋覺得你做得不到題,又和地區想法不同,那麼不如畀地區做……就算政府畀了10蚊,只係收返9蚊的效果,但這一蚊地區要負責解釋,讓地區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