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貧窮問題越來越受關注,有社團組織更加關注貧窮基層家庭以及新移民家庭的後代,主力協助他們走出貧窮的陰霾。「師友計劃」成立了短短3年,已經有超過300名青少年受益,他們透過各式和樣的活動,真正認識了自己的興趣及潛力,提前為未來做好規劃,令人生更有目標走下去。
文:周 萱 圖:黃冠華
負責上述計劃的新家園助理執行幹事,註冊社工陳慧靈說起了「師友計劃」的由來。2008年社會福利署開始了「兒童發展計劃」,成立「兒童發展基金」,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養成儲蓄的習慣,新家園協會加入了計劃。
編配「有心人」陪伴學員成長
作為主辦機構,陳慧靈說,新家園找人贊助一比一的配對款項,青少年每月儲蓄200元,3年後他們可以拿到包括贊助人、學員自己儲蓄的合共14,400元,款項雖然不多,但配合其他活動,仍有助於學員個人發展規劃,實現學員的夢想及提升踏出社會的技能,有助他們培養興趣,讓他們在考大學時選對科目,踏出社會時能選自己喜歡的路。
除了儲蓄之外,陳慧靈強調「兒童發展計劃」中還有一個「師友計劃」,參與計劃的學員大多數來自新來港家庭、綜援家庭或劏房戶,有些甚至是單親家庭,又或父母不在身邊,跟祖父母同住。計劃編配「有心人」陪伴學員成長,當中不乏專業人士。計劃實施三年來,已有300學員受惠。「師友計劃」豐富了學員的人生經歷,令他們眼界大開,能夠得到寶貴的人生指引。
鍾同學:堅定了自己的傳媒夢
曾參加計劃的鍾同學,目前就讀於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學系,她是在鄰居介紹下參與了「目標儲蓄計劃」及「師友計劃」,原本她對自己的未來路向感到迷惘,不知道中學畢業後應該選擇甚麼科目,同時亦擔心公開試分數難與他人匹敵,影響競爭大學學位。
參與計劃後,令鍾同學印象最深刻的活動,是參與了香港電台的5天實習,讓她充分了解到傳媒的日常工作,知道無論台前、幕後、主持、編導、公關等工作都不容易,讓她深感興趣之餘,亦堅定了未來要加入傳媒行業的想法,成功定下個人目標和人生發展路向。
鍾同學之後順利考入大學,並透過儲蓄計劃中得到的資金,購置了影視編輯剪接軟件,網上自學剪接技巧,又積極參與大學的學會活動,當上了學會的宣傳幹事,負責設計海報、營運學會社交專頁等等,逐步實踐了傳媒夢,為日後步入社會工作鋪平道路。
王同學: 未來要為弱勢群體發聲
另一位王同學則表示,對於一個10多歲的懵懂少年來說,讀書時很難接觸到政府機構、大型企業等地方。他因為參與了計劃,有機會在香港工業總會實習數天,這讓他眼界大開。他開始研究世界大勢、時代潮流,越研究越有興趣,他甚至認為一個年輕人,如果對這些一概不知,那就會變成一個「真廢青」。
王同學說,「師友」指引他踏上了自己喜歡的路,他本來計劃當保險經紀,但在工業總會實習完後,他改變了計劃,希望可以加入政府或社會組織,為弱勢群體爭取權益。
許榮茂籌設億元種子基金
新家園協會發展總監梁秉堅,向記者介紹了協會成立的原由。2003年政府取消了新移民政策,將新移民服務融入到其他服務中,當時商人許榮茂認為新政策無法滿足新移民的獨特需要,因此就找來一班有心的慈善家,成立了新家園協會,並即時籌設了一筆約一億港元的種子基金,並在北角建立服務點,經多年發展,協會會員已達20萬人。
梁秉堅說,香港目前約有150萬內地新移民,他們大部分都是基於家庭團聚的原因來港。當這些新移民被人歧視,或者無法適應環境時,新家園協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服務平台。
通過社工協助,會介紹他們去做義工,認識更多新朋友,幫助他們融入香港,讓他們對在港生活更有底氣。當遇到生活困難,例如夫妻關係、子女管教、婆媳糾紛等等,新家園協會的社工亦會介入幫忙解決,給他們支持。
梁秉堅: 「蝗蟲論」對新移民不公平
新家園協會不單是服務提供者,梁秉堅認為協會有時會扮演老師角色,有時又會變身成推動者。他舉例,協會除了給新移民提供幫助,亦會帶領他們去做義工,探訪長者、關懷獨居老人,希望通過義工活動,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服務香港、認識香港、融入香港。
梁秉堅說,不少新移民都非常有能力,他們在香港積極生活,不但要照顧家庭、小朋友及長輩,也會主動出來工作。坊間的甚麼「蝗蟲論」對新移民很不公平,他們對社會一樣有很大貢獻,現時香港很多餐廳的樓面(服務員)、清潔,又或者保安員都是新移民。甚至一些厭惡性行業,例如護老院的工作,都是由新移民來擔當。
然而,不要以為新移民只能去做一些基層工作,梁秉堅說,新移民其實也是支持香港經濟的重要力量,比如一些高端產品直銷、金融業、保險業,新來港的從業員很多時都被稱為「國家隊」,他們不少人的業績,都在行業中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