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活化變住宅」 業主計唔掂數:冇得做!

林鄭月娥發表「雙十施政報告」,提出多招化解土地供應問題;其中一招稍被忽略,就是重推活化工廈,並引入「過渡性房屋」概念,讓輪候公屋等上樓的基層市民,可以低價暫住由工廈「活化」的臨時居所。

全港21萬劏房居民引頸以待,希望「上樓」前可以改善惡劣的居住環境,可是計劃其實荊棘滿途,更出現「反高潮」。工廈業主、地產界「耍手擰頭」,直言改建成本太高「冇得做」,更反對政府補貼改裝費,稱會惹來「官商勾結」批評;反而是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希望政府動用基金,支持業主改裝,不要再讓市民生活惡劣的環境中。

文﹕李向榮、潘翠華 圖﹕譚建章、黃冠華

鄒小姐和兒子住在一個30方呎的劏房之中。
鄒小姐和兒子住在一個30方呎的劏房之中。

23歲的鄒小姐,5年前和弟弟經父親申請由廣東梅州來港,丈夫則在內地生活,目前一家四口住在深水埗一座唐樓九樓一個單位內的三間劏房。鄒小姐的兒子年多前出生後,兩母子住在一個面積只有約30平方呎的劏房。嚴格來說,這個房間連劏房也說不上,因為連獨立廁所也沒有,要和其他租客共用。她的劏房在唐9樓,每次出入一上一下要行足18層。

鄒小姐說,因為平租所以租下這個月租1,500元的劏房單位,但是犧牲了活動空間。另外,劏房沒有窗:「看不到出面,有點不安全的感覺。」除了地方細和不方便,因為劏房在頂樓,故經常有漏水情況

彈性處理 「黑房」也可以

香港房屋問題嚴重, 有21萬人住在劏房。
香港房屋問題嚴重, 有21萬人住在劏房。

鄒小姐因要照顧小朋友而無法工作,所以向政府申請綜援,每月7,900元,由於目前房間實在太細,她決定搬到同單位另一劏房,月租加倍至3,000元,扣除租金後,兩母子每月實際生活費不足5,000元。

和鄒小姐一樣,住在劏房的人口約有21萬,在這驚人的數字下,特首林鄭月娥終於提出了一項臨時措施應付,就是重啟活化工廈計劃,並計劃讓整幢工廈改裝後,營辦過渡性房屋。

林鄭建議,業主如利用已經或即將整幢改裝位於「商貿」、「商業」、「綜合發展區」及 「住宅」地帶的工廈作非工業用途,並在改裝後將整幢或部分樓層用作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彈性處理規劃及樓宇設計等規定,並免補地價。

政府會鼓勵業主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提供過渡性房屋給未獲分配公屋或有其他住屋需要的基層市民。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甯漢豪再就政策解釋時,指所謂「政策要寬鬆處理」,例如即使單位沒有窗戶,只要有天然光線進入公用起居地方,即「黑房」政府亦會容許。

預估7萬多人可受惠

胡加沂希望政府可以在改裝工程費方 面向工廈業主作出補貼,讓計劃展開。
胡加沂希望政府可以在改裝工程費方 面向工廈業主作出補貼,讓計劃展開。
發展局指舊工廈的消防設備及走火設施未顧及非工業活動可能引來的公眾人流,故以風險為本原則對違契單位作出執管。
發展局指舊工廈的消防設備及走火設施未顧及非工業活動可能引來的公眾人流,故以風險為本原則對違契單位作出執管。

基層組織「社區組織協會」﹙SOCO﹚指,如果一幢工廈改成過渡性房屋,可釋放150個單位。該會指較理想的工廈共有124幢,推算最高可提供約1萬8千個4人家庭單位,讓約7萬多人受惠。

該會推算,每個單位的改裝費介乎60至70萬。若改裝一幢工廈過渡性房屋可營運10年,則每單位每月成本最低約為5,000元,與社聯組合屋項目的純建築費用造價相若。可是政府目前只打算讓計劃搞5年,成本即時增至每月1萬元。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胡加沂說,業主可能會認為改裝費用相當昂貴而卻步,她認為如果政府可以在工程費方面作出補貼,和業主商討共同承擔費用,更可動用10億房屋儲備以發展過渡性房屋。並將計劃延長至10年,這樣對租金回報和風險都可減低。

業主:政策「擾民兼不環保」

李秀恆認為 活化工廈至過渡 性房屋的新政「不 實制、擾民兼不 環保」。
李秀恆認為 活化工廈至過渡 性房屋的新政「不 實制、擾民兼不 環保」。

「我睇到有團體表示,改造成本是大約60萬,如果那個單位是400多呎的話,而政府只給你個60個月﹙營運﹚,平均每月裝修費也要1萬元。如果有租金限制,你可能連1萬元也收不到。純係計數,作為一個投資者,我絕對唔會做。」本身在葵涌、黃竹坑、油塘有工廈活化和發展計劃,「有活化工廈之父」之稱的李秀恆說時斬釘截鐵。

李秀恆指出,雖然政府在規劃上是寬鬆了,但仍有很多改裝工事要做,政府目前的意思,是可以給業主經營5年,兼且有租金限制:「如果有呢兩條限制,我覺得係唔Work嘅,係不實際,擾民兼不環保!房委會的屋是津貼,但你現在是要工廈業主去搞嘛,業主不是做善事,一定要看收益。如果無人去做,政府講這些說話豈不是空談?不如你政府買晒啲工業大廈,你自己去做啦﹗」李秀恆認為,政府可考慮將政府工廠大廈改建為住房,也可重建工廈成小單位的「套房大廈」,再讓NGO負責安排年輕人入住,解決年青人居住問題,「我覺得這是Win Win Win 的方案。」李說。

消防、屋宇 兩大死結

黃漢成估計,政府希望要給市場強烈信息,政府是會用盡所有方 法增加土地供應。
黃漢成估計,政府希望要給市場強烈信息,政府是會用盡所有方 法增加土地供應。

近年涉足活化工廈項目的帝皇房地產董事總經理趙式浩則表示,工廈安全問題是最大考慮:「我識幾個消防朋友都話,以前都發生過工廈住人嘅悲劇,將來若果發生火警意外,唔通又要犧牲我哋啲消防兄弟嘅安危?」趙認為除非有一套風險低、又能令消防處和屋宇署安心的系統,否則很難過這一關。

從商業角度看,趙指除非有很大誘因,否則要商界配合,幾乎是蝕本生意,但如果政府補貼「又會話係官商勾結,倒不如簡簡單單做回倉庫或寫字樓」。趙式浩指,若政府真的要實行,就要看有多大決心去做,亦要和政府相關部門及商界多方協調。

實際意義:逼地主釋放土地

「大話怕計數,其實很多人都計過數,根本係做唔到嘅。」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指,能改為房屋的工廈集中在觀塘和九龍灣,業主收租可以收18到20元一呎,如果改成過渡性房屋要約35元一呎才可收回現在利潤,若單位為200方呎,租金會是7,000元。這和NGO所希望的3,000至4,000元租金,相距很遠。

「如果我是業主的話,首選我會拆工廈重建,如果物業夠舊,在新政策下重建可以多20%樓面面積。第二,如果層樓不夠舊,我真的要活化,我也寧願純活化,我給10%(樓面面積)你(政府),但活化後我租金可以升很多。如果轉住宅就計唔到數。咁不如索性唔活化。」

黃建議,政府可以改工廈的土地用途,讓業主免補地價全幢改建,供他們做只可以放租的過渡性房屋,5年至10後可以出售:「條數反而計得掂,但你要政府改規劃,修改法例,那會是很長時間,花費也是天文數字。」

他認為今次施政報告活化工廈部分,純粹是要給市場一個強烈信息,就是政府會用盡所有方法增加土地供應,叫市民不要太心急, 亦希望土地業主知道,將來會有很多土地供應,又填海又工業地,未來土地不再值錢,希望他們快點套回土地發展住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