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局驚濤駭浪,78歲的民主黨拜登(Joe Biden)終於從狂人特朗普手上成功接過美國總統之位。本港政商界密切關注這次美國總統換屆對中美關係及香港的影響。有學者預料,拜登上任後,必須先處理好國內疫情及與盟友關係等自身問題,中美間的角力將有一段喘息機會,但科技戰不會結束。另外在1月6日美國國會衝擊事件後,美國在世界上失去道德高地,民主輸出減弱,今後美國對香港的影響力將會遞減。
亦有學者指出,過去美國藉着干預香港事務來刺激北京的神經,但隨着北京去年在港實施《港區國安法》,決心收伏香港這片失地,預計美國未來將會轉移陣地,將中美角力的焦點放在台灣和南海之上,估計香港社會將會相對穩定。
文:潘翠華 圖:Ian、Mia
今年1月6日,就在美國總統交接前半個月,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國會衝擊事件。一批特朗普支持者在國會開會認證大選結果時,硬闖國會山莊,警方開槍驅散示威者,釀成連同一名警察5死及多人受傷的慘劇。事後特朗普被指摘為始作俑者,連帶他的親信亦紛紛辭職割席。同日,拜登的總統地位終於獲得確認。
袁彌昌: 美失道德高地無餘力干預香港
國際關係學者袁彌昌認為,這次衝擊令美國失去民主自由領導者的道德高地:「美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全球民主燈塔,輸出民主來維持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今次事件讓大家看到,美國原來可以出現這樣的亂局,今後可能再無餘力或立場去干預其他國家,譬如譴責北京和香港。」
以往特朗普的意識形態,有一大部分香港人都很受落,但袁彌昌認為經歷國會衝擊事件後,如今已失去了叫座力。而特朗普任期內,不斷干預香港事務,更屢次制裁中港官員,但客觀效果不佳:「你看到他的政策目標達不到,更令香港民主派勢力幾乎被消滅,所以很多人知道這樣下去沒有意思。」
料拜登對港「多關注少制裁」
在特朗普的「前車可鑑」下,袁彌昌預料拜登未來對香港的態度將會改為「多關注、少制裁」。在這情況下,香港政局應該會比以前穩定。他又認為,拜登從政經驗豐富,熟悉傳統外交,不必像特朗普般藉着干預香港來達到政策目標:「因為他明白無論怎樣搞,都影響不到香港的局勢和北京的決定,不如繼續在人權方面多發聲、多關注。」
袁彌昌相信,拜登上台後,首先要整頓的必然是美國自身的問題:「特別是美國本地問題很嚴重,疫情、經濟蕭條、政治兩極化,亦要解決與歐洲等國盟友的關係,這些拜登都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擺平,需要一段很長時間喘息,處理好之後,才慢慢重啟香港政策。」
內部矛盾優先對華政策不變
今次特朗普雖然未能成功連任,但仍得到7,400多萬張選票支持,是美國史上第二高票的總統參選人。拜登上任後,有可能會被質疑其合法性:「有7成共和黨人都覺得這個選舉不公平,在參眾議院都有共和黨人拒絕承認選舉人票,這情況史無前例。」袁彌昌認為,拜登未來首要面對的是解決這些內部矛盾,暫時未能有餘力對付中國。
不過袁彌昌相信,拜登上任後,短期內仍會繼續沿用特朗普的強硬對華政策:「因為反華政策是共和、民主兩黨共識,而且是很容易炒作的話題,加上他不想被人認為是『China Joe』(親中),所以會繼續用(強硬政策)。」特別是特朗普對中國的制裁及大加關稅,對美國相對有利,故此或暫時維持不變。
長遠傾向合作有利中美經濟
「拜登上台有一個很重要的前設,就是他明白美國要與中國共存,而非特朗普所認為的要消滅中國。」袁彌昌說特朗普任內提出「美國優先」,想將工業帶回美國本土的計劃失敗,令到「鐵鏽帶」的幾個州都不支持他。在這方面,拜登應該不會跟中國對着幹。
長遠來說,袁彌昌認為拜登在經濟上會更趨於與中國合作,因為他的支持者都是在城市內較高教育水平及富有的人,拜登未來會更重視經濟、股市的表現,中國能為美國公司賺很多錢,沒可能不合作:「譬如在氣候變化方面,拜登都會同中國一齊傾下,一齊搵銀。」
更多中國公司來港第二上市
由於特朗普對香港政策的效力繼續存在,令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會回到香港作第二上市,始終當中涉及的政治風險相當大。所以袁彌昌相信,未來兩三年的香港經濟,沒甚麼值得擔心。
袁彌昌分析,未來世界會出現各自以中國及美國為首的新秩序,雙方都不希望劍拔弩張,需要一個接頭的緩衝區,而香港剛好可以作為經濟甚至外交上的緩衝區。隨着美國作為西方民主自由領導者的角色減弱,隨之而來的是以中國等軟性的威權主義繼續坐大,整個國際體系都會受到牽連,全球政治將會走一條不同的路,香港不會獨善其身。
民主之路失敗香港前路未明
政治方面,香港本來想搭上民主尾班車,但當中需要有美國輸出民主才能促成。袁彌昌相信,若2014年政改成功的話,香港將可以一嘗普選的民主滋味。但可惜的是,2019年他們用了過激手法,使民主運動破產,而美國這個民主大國都自身難保,加上近年全球民主國家數量不斷下降,香港的政治前路將變得不明朗。袁彌昌自言「我都喺度搵緊香港嘅出路」。
關品方:顏色革命在美國國會山莊上演
退休大學教授、前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關品方認為,拜登上場對美國長期國策影響不大。
「美國向來自信心強、好勝,認為自己那一套是最好,多年來輸出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輸出革命,要做世界『一哥』。」所以不論共和黨抑或民主黨上台,國策上都不會有很多轉變,因為兩黨對大原則和國策上是基本一致,這是長年以來美國的態度。
不過,經歷了國會衝擊事件後,關品方相信拜登表面上對華政策會相對溫和,會隱藏很多。拜登做過8年副總統,有50年從政經驗,施政相對會回歸理性,關品方認為未來美國會重返世界衞生組織:「相對特朗普脫離世衞,甚至辱駡譚德塞(世衞總幹事),又在抗疫上製造笑話,拜登不可能這樣做。」
拜登回歸理性強調人權法治
關品方預期,拜登未來或會更加強調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特別是對西藏、新疆、香港和台灣問題方面,更在意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但實際行動則未必會有:「自己(美國)在外邊搞顏色革命搞到別人一塌糊塗,卻回到自己國會山莊上演,(拜登)還不醒目嗎?」
對於新一屆美國政府,關品方認為會優先先解決內部抗疫、種族矛盾、貧富懸殊,甚至是兩黨之間的鬥爭問題,因此對外部的注意力只能減少。但另一方面,為了給這些問題轉移視線,對外要繼續激化矛盾,所以美國對國際上的干預手段,不會完全收斂。
《國安法》實施香港有喘息機會
在國策上,關品方認為美國對一般貿易協議,如關稅方面或會放寬,但科技戰線上則不會放手:「如電訊、區塊鏈、雲計算、太空、稀有金屬這些,美國的對抗性只會越來越激烈。美國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利益,譬如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增強自己的軍事部署。但像之前(中美)兩國差點要打起上來,危機相對會低一些。」
關品方相信香港未來將趨向穩定,但主因不是拜登,是因為《港區國安法》實施。
「以前美國主攻中國,香港不幸地成為戰場,但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這個戰場已經被北京收服了,現在是打掃戰場階段。譬如黎智英(壹傳媒創辦人)被捕、被斷財路,香港相對有更好的喘息機會。」
未來中美戰線在台灣和南海
台灣問題一直被認為是中美關係當中相當敏感的部分,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卸任在即時,於1月9日突然宣布,解除美台關係上「所有自設的往來限制」,被形容為最後的瘋狂。關品方預料,未來美國會將攻擊中國的重點,轉移到台灣和南海:「蓬佩奧已講到明,以前(對中國)的承諾不算數,包括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的承諾。」
台灣問題向來非常容易觸動到中國的神經。在中美建交上,中國曾對美國作出讓步,讓美國售賣軍備予台灣:「過去4年,特朗普就對台售武方面不斷刺激中國,甚至發展到對台售賣攻擊性武器,拜登很可能藉着蓬佩奧以上的言論,乘勢將戰線放在台灣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