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稍趨緩和之際,美國《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雜誌報道,特朗普政府計劃落實軍售台灣66架F-16 Block 70(F-16 V)戰機,此舉明顯已踩踏北京紅線,恐怕會引發中國政府強烈反對。F-16軍售挑釁意味甚濃,除此之外,早前美方已批准總值22億美元,包括108架M1A2T坦克的對台軍售合約。特朗普不怕得罪北京,積極向台軍售,究竟是要落實「對台軍售恒常化」政策、抑或純粹「發錢寒」?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軍事專家認為,台灣得到M1A2T(代表台灣特別版)將大大提升防衞能力,但內地官媒卻批評這是美國售爛貨、台灣交保護費。先不論這筆軍售是否向美國「交保護費」,但島內有實際需要淘汰老舊武器,卻是差不多所有台灣人的共識。
戰車連飛彈 總值逾億美元
美國國務院已正式同意,並由國防部知會國會,軍售內容包括108輛由通用動力公司製造的M1A2T艾布拉姆斯(Abrams)戰車,價值約20億美元。另外,國會獲通知售台的還包括價值高達2.23億美元的250枚刺針飛彈與相關設備。
M1A2T被譽為當今世上最強戰車,這部重65公噸、1,500匹馬力、時速可達66公里的巨獸,配備車長獨立熱像觀察儀,可由車長自行發動攻擊。另外,車間資訊系統可讓坦克相互間調配,分工合作攻擊不同目標。M1A2T另一優點是可以「 邊跑邊射」,更擁有87%的第一命中率。
「履帶派」勝「輪軩派」 最終落實引入
台灣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表示,M1A2T軍購案其實討論多年,陸軍對是否引入一直無法定案。他透露,現任「國防部長」嚴德發是陸軍裝甲兵出身,屬「履帶派」,在任「參謀總長」時,希望以坦克作為主力。然而,繼任嚴德發「參謀總長」位置的陸軍司令邱國正,雖同是裝甲兵出身,但他卻屬「輪軩派」,認為島內作戰應更注重機動性,因而主張使用「雲豹」裝甲車等以輪軩驅動的戰車出戰。而美方之前亦一直拒售台灣M1A2T,原因是評估後發現,台灣的路橋設施未必能承受得起戰車重量,影響作戰機動性,因此建議台灣使用更靈活、能更快抵達防守戰術位置的戰車,否則火力再強大也沒有用。因此這麼多年來,台灣對M1A2T的引入都是「翻來覆去」,遲遲未能落實。
但最終M1A2T還是加入了採購清單之中,或許和台灣現役的M60A3TTS巴頓坦克改良成本太高有關。有指巴頓的改良費用比購買M1A2T更貴,那倒不如購買全新的戰車更為化算。
裝備個戰車連強化反登陸作戰
台灣軍事評論員、《尖端科技》雜誌編輯李思平接受本刊查詢時表示,美國計劃售予台灣的108輛M1A2T,估計可以裝備7個戰車連(每個連14輛,共98輛),剩下10輛可分配給裝甲學校作為訓練之用,而這108輛M1A2T勢必可強化軍方裝甲旅的反擊能力。
在軍事作用上,李思平解釋,台灣的戰車部隊向來是反擊主力,當敵軍衝上灘頭後,敵人最先會遭遇到台灣的機械化步兵,接着戰車部隊會跟上,作為反擊主力。李思平估計,解放軍搶灘或送上岸的裝甲載具,應屬於兩棲或輕裝戰車,M1A2T有全方位的壓倒性優勢,即使對方派出96或99式坦克攻堅,M1A2T也有與之一搏的能力。
駁「保護費論」台稱有實際需要
美向台售武,必然引起大陸強烈反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聲稱,對美方有關動向表示嚴重關切,堅決反對美售台武器。他更敦促美方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的和平穩定。
官方《環球時報》亦跟進事件,引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的話,稱台灣購買坦克更多作用在於向美國支付保護費,「台灣當局這種做法在政治上的意義大於軍事上」。
李思平則反駁這一說法,他認為台灣有實際軍購需要。他解釋,台灣和美國關係密切,有共同假想敵,基本上存在軍事互惠關係。台灣也有自己的自製武器,目前向美國購買的,多是台灣自己製造成本過高,又或是無能力做到的武器,所以有實際用途,並不是向美國繳交保護。
事實上,美國也多次協助台灣自製武器的研發,李思平指出,包括CM11(M48H)勇虎戰車、F-CK-1(IDF)經國號戰機和雄風三型飛彈等等,這些武器雖號稱台灣自製,但卻也有不少美國技術的成分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