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里活電影《引力邊緣》中,美國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遇上事故,最後利用中國的神舟飛船逃生返回地球。現實世界中,國際太空站出問題,中國出手相救機會暫時微乎其微。近期美國紐約時報則發表了一篇名為《30年太空馬拉松:中國如何成長為一個航天大國》的文章,講述了中國在30年間實現建立太空站的目標。
不是與美國進行正面交鋒
該文作者布拉德斯亞(Keith Bradsher)訪問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然後撰寫報道。布拉德斯亞在文章中表示,30年前中國秘密啟動一項名為「921工程」的太空計劃,包括到2020年建立一個太空站的主要目標。
儘管經歷1992至1996年間多次火箭爆炸,直至去年10月底,中國終於完成了天宮太空站的軌道組裝,而且時間僅比計劃遲了22個月。去年11月29日,神舟15號再將三名航天員送往太空站,開始長期在軌留駐。
文章表明,雖然中國的航天科技一直被指竊取或參考自美俄等國家,而中國也承認技術進步與各國合作有關,但中國的載人航天成就,加上近些年對月球和火星的太空探索,進一步證明了中國正在穩步進行一場太空馬拉松,而不是與美國進行正面交鋒的太空競賽。
未來計劃登陸月球及火星
中國「天宮空間站」重近100噸,比國際太空站小得多,後者約重450噸。但文章引述周建平表示,中國的「空間站」實驗機櫃數量將會是國際太空站的五分之四。有多項實驗,例如極冷原子鐘太空測試;今年即將加入,比哈勃望遠鏡精密的「巡天號空間望遠鏡」;而新型貨物氣閘艙,則可以讓科學家在冰冷的太空真空中進行科學實驗。
展望未來,周建平表示中國航天計劃是要登陸月球和火星:「我認為登陸月球也好,登陸火星也好,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非常重大進步。」